中国——2023年3月21日,由微创脑科学有限公司(02172.HK,以下简称“微创脑科学™”)的子公司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通医疗”)主办的“神技妙术-Tubridge®密网支架手术录播与研讨会”在神介资讯平台圆满举办。本次会议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杨华教授和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姚声涛教授担任会议主席,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俊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晓冬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向欣教授共同主持。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冉启山教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刚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晓冬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向欣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宋海教授分别在会上带来了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以下简称“Tubridge®”)的精彩手术录播,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俊教授带来了Tubridge®操作技术2.0的精彩讲课。此次手术录播与研讨会共吸引4000余人次同屏观看,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扫码/点击上方二维码观看精彩录播
开场致辞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姚声涛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提到:“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主要治疗策略之一,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促进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发展。神通医疗作为国内第一家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生产厂商,Tubridge®支架已经上市5周年,临床累计使用已经超过1万例。2022年东方会发布了Tubridge®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前瞻性、多中心、上市后临床研究IMPACT,研究数据结果证明了Tubridge®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期待神通医疗能够推出更多优秀的产品助力于颅内动脉瘤治疗的蓬勃发展,从而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学术内容
由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冉启山教授带来2例病例展示,病例1为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近端血管直径为5.54mm、远端血管直径为4.22mm,采用单纯血流导向密网支架Tubridge®支架(4.5mm*30mm)置入术治疗。经微导管释放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远端,中间导管向后撤,调整微导管张力,逐渐释放Tubridge®支架,支架释放后进行微导丝按摩,保证支架近端充分打开。最后支架CT成像,支架贴壁良好。冉启山教授评价Tubridge®支架相对其他密网支架,输送性更好。
病例2为左侧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近端血管直径为4.9mm、远端血管直径为3.4mm。采用单纯血流导向密网支架Tubridge®支架(5.0mm*25mm)置入术治疗。股动脉穿刺,微导丝塑形为J型,微导丝带着微导管和中间导管到达脉络膜前动脉以远的位置,小心缓慢打开支架,常规导丝按摩。最后支架CT成像,支架贴壁良好,避开了脉络膜前动脉开口。冉启山教授提示直径5mm及以上的密网支架,释放过程张力较大,需小心谨慎释放。
由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刚教授带来1例病例展示,病例为右侧颈内动脉眼段多发动脉瘤,近端血管直径为3.82mm、远端血管直径为3.3mm,采用单纯血流导向密网支架Tubridge®支架(4.0mm*30mm)置入术治疗。支架头端和支架导管平齐,释放张力缓慢回撤微导管,在M1起始部释放,回撤至颈内动脉分叉部锚定,注意控制导管张力。在透视下继续释放支架,在过弯处采用推拉技术,让支架充分打开。透视下多角度旋转,确认支架打开良好,最终完全释放支架。李刚教授评价Tubridge®支架远端没有保护袖套,相对其他密网支架释放和回收更简单。
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晓冬教授带来2例病例展示,病例1为床突段动脉瘤,采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Tubridge®支架+弹簧圈栓塞治疗。微导丝带着支架微导管和中间导管到达大脑中动脉,微导管超选动脉瘤,在颈内动脉分叉部释放支架。在扭曲的血管或者直径比较粗的血管,采取分步释放,首先支架在中间导管内释放,然后在中间导管外释放,内释放和外释放交替进行,直至支架完全打开。后续经弹簧圈微导管释放2枚弹簧圈,回收整个通路系统,结束手术。
病例2为分叶状动脉瘤,采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Tubridge®支架+弹簧圈栓塞治疗。支架导管带着中间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两个子囊各超选一根弹簧圈微导管。采取分步释放技术,首先支架在中间导管内释放1/3,支架微导管接近动脉瘤处时保持稳定,然后在中间导管外释放,内释放和外释放交替进行,直至支架完全打开。最后在大子囊内填入一枚弹簧圈,结束手术。
由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向欣教授带来1例病例展示,病例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直径20mm,采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Tubridge®支架(5.0mm*45mm)+弹簧圈栓塞治疗。1.对于迂曲路径,做好微导丝交换,Solitaire支架辅助固定准备,可帮助支架微导管到位;Solitaire支架锚定有助于微导管瘤内解袢,密网支架远端的可靠锚定是支架在瘤内充分打开的基础;2.对于巨大型动脉瘤,完全释放支架之前,使用弹簧圈对瘤体进行栓塞既可对密网支架起到支撑的作用,又可加速动脉瘤愈合。3.双C对于密网支架释放更加便利。
由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宋海教授带来1例病例展示,病例为左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载瘤血管直径为4.5-5.3mm,瘤径口为11.4mm。采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Tubridge®支架(5.5mm*45mm)+弹簧圈栓塞治疗。通过成袢技术,微导丝带着Fastrack微导管超选至M2或者M3,Solitaire支架锚定于动脉瘤远端血管。然后在瘤内填塞一个弹簧圈,为支架微导管提供支撑。随后将Tubridge®支架完全释放,继续填圈。术后重建,支架贴壁良好。术后6个月造影复查,动脉瘤完全愈合,血管重建良好。
专题讲课
由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刘俊教授带来“Tubridge®治疗颅内动脉瘤之操作技术2.0”的专题讲课。刘教授强调在释放Tubridge®支架时,支架微导管尽量到达动脉瘤以远的位置、操作过程尽量减少支架回收次数,以免损伤支架;支架直径的选择应尽量吻合血管直径或者稍小于血管直径,保证支架在血管打开后的径向支撑力。刘俊教授认为2D测量比3D测量直径更准确,有利于选择更合适的支架。
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杨华教授总结道:“今天我们医疗领域面临全新的挑战,同时也获得更多机遇,国产的医疗器械不断创新发展,期待未来更多优质的医疗器械服务病患。线上参会的五家临床中心的神经介入专家们展示的病例,不论是术中操作还是术后病人随访结果,都是令人欣喜的。他们在讲解和讨论过程中分享的宝贵经验,给在线的各地医务工作者提供了经验和信心。”
扫码/点击上方二维码观看精彩录播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