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矢状窦旁脑膜瘤约占颅内所有脑膜瘤的5-10%。它往往累及上矢状窦及周围重要的回流静脉。切除中央区附近的窦旁脑膜瘤时,容易引起对侧肢体偏瘫。
近日,我们的神经外科医疗团队成功完成了一例中央沟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手术过程中,我们在保护中央静脉的同时,通过切开矢状窦并重建它,完整地切除了肿瘤。

病情介绍
患者,女性,50岁,因“发现颅内占位20余日”入院。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 专科检查: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GCS:无需评分。定向力、自知力、理解力、记忆力、计算力未及明显异常。粗测近视力正常,眼球各向运动正常,无凝视、眼震。双侧瞳孔等大同圆,直径约2.5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面部痛、触觉对称,双侧额纹、鼻唇沟大致对称,口角无歪斜。双侧听力粗测正常。双侧转颈、耸肩对称有力。双侧深、浅感觉大致对称。四肢肌容积、肌张力对称正常,四肢肌力V级。角膜反射、睫毛反射正常,腹壁反射对称正常,双侧二头肌牌反射、挠骨膜反射、膝睫反射、跟睫反射正常,双侧Hoffmann征(-),Babinski征(-)。颈软,脑膜刺激征(-),皮肤划痕征(-)。
术前检查
头颅MRI平扫+增强,了解肿瘤大小、性质,与周围结构关系。
术前讨论
中央沟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一直是神经外科医疗领域的难点之一。肿瘤常常位于脑部的重要功能区域,与中央静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对于手术医生来说,既要尽可能地切除肿瘤,又要避免对重要结构造成损伤,保证患者手术后的安全与健康。
术前3D Slicer 重建,可见肿瘤与周边血管关系,肿瘤已侵入矢状窦。完整切除难度大。
经过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决定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可能需要切开矢状窦,术前备血。术中尽最大可能切除肿瘤,同时避免重要血管、功能区损伤。
精心设计皮瓣、不剃头手术
术中
术后
术后头颅CT
术后患者有轻微右下肢麻木,无其它神经功能障碍
这个例子展示了中央沟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治疗中的最新技术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手术中,我们致力于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中央静脉和功能区,并在切除肿瘤的同时重建矢状窦。我们相信,这种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简介
杨孔宾 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主任杨孔宾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原任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美国梅奥医院临床访问学者。
中华医学会小儿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胶质瘤学组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小儿神经微创学组委员、高健委医促会神经外科常务委员、中国欧美同学会神经肿瘤分会会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内镜与微创学组常务委、黑龙江省脑血管病神经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黑龙江医促会颅脑损伤重症分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预防医学会儿童脑积水防治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颅神经疾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基层医药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会员。
参编人卫出版社神经外科手术学、重症医学专著和神经内镜3部,主编人卫出版社神经外科手术图谱1部;省级医疗新技术奖4项。
2018年荣登中国名医百强榜、胡润名医榜。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前往杨孔宾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更多“创伤重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