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有大量研究发现并证实,STN-DBS可以有效治疗帕金森病[1],DBS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中晚期帕金森患者运动症状,保护帕金森病患者脆弱的神经细胞,延缓疾病进展。[2]但目前对于DBS治疗帕金森病的长期疗效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Park等报道了81例采用STN-DBS疗法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

对81例2005年-2008年采用双侧STN-DBS疗法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于DBS植入后1年,5年,10年时分别对入组患者进行随访。研究的终点包括患者的生存状态,帕金森病症状UPDRS评分以及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受体结合力(BPnd)。

1、患者的生存状态
随访十年时,81名患者中,46(57%)例存活,35例死亡,其中13例患者的死因为帕金森病进展。如图1所示,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95%,10年累积生存率为79%。

图1 双侧STN-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曲线
(蓝:标准人群生存曲线,橙:帕金森病患者生存曲线)
2、患者长期运动症状情况
五年,十年随访时,患者的UPDRS-III评分与基线相比均有显著改善(表1)。药物相关的运动症状显著改善。随访十年时,患者UPDRS评分相比五年时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仍显著优于基线。

表1 术后一年,五年,十年帕金森UPDRS量表评分
3、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受体结合力(BPnd)
研究者对DBS术前,术后7年以及术后10年时,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受体结合力(BPnd)进行了比较。发现术后七年及十年时,DAT BPnd的水平与基线相比显著降低(图2)。

图2 DBS术前,术后7年,十年时多巴胺转运蛋白(DAT)受体结合力(BPnd)水平

本研究对采用双侧ST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十年期随访结果进行了报道。研究发现,研究队列中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岁,男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1.9%,10年生存率为75.7%(62岁正常男性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93.2%;十年生存率为83.1%);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5.5%,10年生存率为81.8%(62岁正常女性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为97.4%;十年生存率为93.0%)。
根据既往的流行病学研究,帕金森病患者的预期寿命显著低于普通人群[3]。此前有部分研究发现DBS可以延长帕金森患者生存时间,但目前受限于研究类型及研究设计,该观点仍存有争议。本研究发现接受DBS治疗后的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时间与正常人群类似,但由于未与接受药物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对比,尚无法得出DBS能够延长帕金森病患者生存时间的结论,仍需高级别的临床证据加以验证。
该研究发现,在DBS术后十年,患者的UPDRS-III评分,多巴胺每日平均等效剂量以及每日“关”期时间与基线相比仍有显著缓解。除此之外,Moro等[4]的十五年随访研究发现,DBS治疗PD十五年时,患者的运动症状与多巴胺每日平均等效剂量与基线相比仍有显著改善。这些研究证实,DBS可以长期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

STN-DBS是进展期帕金森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该大样本量长期随访结果表明,STN-DBS可能具有改善患者生存时间的作用。随访十年时,接受了双侧STN-DBS疗法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仍有改善。

Park HR, Im HJ, Park J, Yoon BW, Lim YH, Song EJ, Kim KR, Lee JM, Park K, Park KH, Park HJ, Shin JH, Woo KA, Lee JY, Park S, Kim HJ, Jeon B, Paek SH. Long-Term Outcomes of Bilateral 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10 Years and Beyond. Neurosurgery. 2022 Nov 1;91(5):726-733. doi: 10.1227/neu.0000000000002117. Epub 2022 Sep 2. PMID: 36084204.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Different Targets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Network Meta-Analysis.[J].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2019.
[2] Fasano A , Romito L M , Daniele A , et al. Motor and cognitive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8 years after subthalamic implants[J].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9).
[3] Ishihara LS, Cheesbrough A, Brayne C, Schrag A. Estimated life expectancy of
Parkinson’s patients compared with the UK population.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07;78(12):1304-1309.
[4] Bove F, Mulas D, Cavallieri F,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15 years) after sub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Neurology. 2021;97(3):e254–e262.
特约供稿:美敦力 CRMS (Clinical Research and Medical Science) 团队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章和图片均仅代表作者本人或者该第三方的内容和观点,与美敦力公司的立场无关。本页面所载的内容、信息、评论仅供参考。如任何个人或其他媒体、网站欲转载使用本页面所载文章和图片,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更多“功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