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衣架反射与颈部肌张力障碍
背景介绍
“夹头”能夹出什么花样?
你知道“衣架反射”么?你觉得它是什么?
在热门的视频网站上,有一则“毕导”的非常有趣的科普视频。我们先来看一看。(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观看)
视频链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D4y1S7pe
视频里提到的“衣架反射”(hanger reflex),是一种用普通铁丝衣架紧箍头部时,对额、颞或枕部施压时出现的不自主头颈部旋转或歪斜的现象。
“衣架反射”现象在人群中普遍存在,目前似乎得到了少数研究者和科普受众的一些注意,但我们仔细思考这一现象,认为其背后存在尚未揭示的运动障碍机制及治疗应用潜力,值得引起更多临床医师的关注,尤其是专注于运动障碍方面的临床医师。
什么是衣架反射?
看上述视频或者下图,能够获得直观的解释:

正常人的衣架反射:衣架压迫右前额及左后枕时(A),头不自主向右转(B);衣架压迫左前额及右后枕时(C),头不自主向左转(D)。部分人转头方向与此相反。
谁让它走进大家的视野
2003年,日本的一项综艺节目中用衣架重现颈部扭转的现象。这引起了日本学者Kajimoto的注意,将这一现象命名为“衣架反射”。Kajimoto及其研究小组对“衣架反射”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视频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LnUKOcqhmI
2020年,我国的视频网站上有科普作品对这一现象的相关介绍(如前所述)。
关于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如果缺少神经科(运动障碍)方向的临床医生的探讨,恐怕会错过重要的启发。
为什么会发生“衣架反射”现象?
显然,目前对“衣架反射”的研究尚不充分。
目前仅有的少数研究提供的信息:“衣架反射”发生率可能高于95%,在人群中普遍存在,而且似乎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衣架反射”可能不仅发生在“衣架”“夹头”时,也可以发生在手腕、腰部等部位。
要引起“衣架反射”,起初人们认为似乎需要疼痛刺激,后面又认为不需要疼痛,只需要对皮肤施加剪切力。
“衣架反射”应该是种什么“症状”?
由于研究尚不多,目前还没有得到关于“衣架反射”症状本质的共识。我们认为:
仔细观察和体会“衣架反射”的特点:它是正常人在感觉刺激下,沿肢体或躯干长轴方向的扭转,具有模式化、可重复性等特点,扭转后的颈部或肢体会处于一个新的、感觉“自然”的中立位(零点)。
1991年,Christensen发现,用方形纸箱紧贴2例痉挛性斜颈患者的头部,使其压迫患者额颞部,减少了患者头颈部的异常旋转。
这样看来,“衣架反射”发生在正常人身上,让正常人在感觉刺激下出现异常姿势;而“夹头”试验可作用于颈部肌张力障碍的患者,改善肌张力障碍的症状。
——这提示“衣架反射”不是反射,更符合“肌张力障碍”的表现。
我们知道,在肌张力障碍患者中,特殊的感觉传入信息可能影响患者的肌张力障碍症状,被称为“感觉诡计”。感觉诡计通常可以减轻肌张力障碍症状,被称为“正性感觉诡计”;然而在少数情况下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肌张力障碍,被称为“负性感觉诡计”。
负性感觉诡计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推测,感觉诡计可能是由本体感觉反馈的改变所引起的,具体机制为苍白球内核感觉驱动的增加引起基底神经节-丘脑皮质环路中的神经元活动暂时改变。而负性感觉诡计很可能是本体感觉输入对感觉运动皮质影响的改变及颈部本体感觉中枢整合功能受损引起的。
这样看来,我们就可以考虑以下面这个框架来统一和解释“肌张力障碍”和“衣架反射”了。

综合起来,我们认为“衣架反射”的实质是感觉诡计,其在肌张力障碍患者中可缓解症状,是正性感觉诡计,在正常人中能够诱发异常的肌张力障碍症状,是负性感觉诡计。衣架反射作为正常人中的一种负性感觉诡计,发生普遍,暗示正常人和肌张力障碍患者的姿势控制机制有一定连续性,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的。
在临床基础研究中,“衣架反射”可以被作为一个很好的肌张力障碍模型进行利用,在临床康复领域,“衣架反射”可能有进一步研究开发为肌张力障碍的治疗手段的前景。
你同意这样的考虑么?

浙江大学本科、硕士、博士,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后
国际运动障碍协会会员,致力于帕金森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开发帕金森病患者数据库、患者日记与测试软件,发表多篇国际和国内论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级课题研究
研究兴趣: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疾病的临床诊治、计算和动物模型等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更多“功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