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6日发布 | 1389阅读

微创®神通缺血全解方案MISS论坛精彩回顾

神介资讯




















Microport's Ischemic Stroke Solution微创缺血整体解决方案-重庆站在第十八届西部卒中会议召开,本次会议由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杨清武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郑洪波教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纯教授联袂主持,并邀请了5位讲者,围绕急/慢性脑卒中介入治疗的理念、方法及发展进行分享。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术后3.7%的长期再狭窄率得到了在场专家的一致认可,NEXT急诊取栓组合也引起了广泛讨论。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杨清武教授

会议开场由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杨清武教授致辞,微创脑科学自2004年研发出全球第一款颅内动脉支架Apollo,为国人脑卒中狭窄疾病带来了专属的解决方案。此后也一直致力于缺血全解方案的研发突破,陆续推出了术后狭窄率只有3.7%的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狭窄治疗、进行缺血治疗的全线产品陆续上市,为国人高发性脑卒中疾病提供了全面、安全的治疗方案。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卫飞教授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卫飞教授通过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的详细解读,结合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以及大脑中动脉等部位不同类型的闭塞病变,详细介绍了慢闭开通的治疗策略、器材选择及手术技巧。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彭忠勇教授

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彭忠勇教授指出,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能够有效抑制平滑肌增生,明显降低再狭窄率,并且支架采用刻槽载药,载药量更低,仅向血管内膜面靶向释放药物,减少对支架表面内皮化的影响。同时结合实际的临床病例给出了一些应用体会:

  • VAOS血管内治疗,DES比BMS有更低的再狭窄率,安全有效

  • 支架选择:颅外选稍大,颅内选稍小,支架完全覆盖病变,超出1-2mm

  • 根据病变性质合理选择球囊预扩张,确保支架置入精准,贴壁良好

  • 稳定的通路至关重要,尤其对于迂曲成角的血管

  • 缓慢加压,VAOS支架近端可后球扩成“喇叭口”状,减轻残余狭窄,改善血流

  • DES治疗颅内外脑动脉狭窄是未来方向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蒯东教授

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蒯东教授表示金属裸支架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高,裸金属支架应用于椎动脉颅外段再狭窄率高达57.1%,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由于其独特的刻槽载药技术,载药量是同类产品的1/3,并且其术后的再狭窄率仅为3.7%。蒯东教授根据实际的临床应用及长期的随访结果总结了Bridge®椎动脉雷帕霉素靶向洗脱支架的临床应用经验:

  • 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运用药物涂层球囊支架切实可行,重在适应症的把握:血管迂曲长度;穿支血管情况;狭窄血管直径和长度

  • 病变部位血管支架远近端直径不一,致使支架近端贴壁欠佳,建议采用合适球囊进行支架后球扩,使其充分贴壁



丽水市中心医院蔡学礼教授

丽水市中心医院蔡学礼教授指出,对于后循环串联病变的治疗,患者预后取决于闭塞远端颅内血流及时恢复,而非近端闭塞血管的再通,给出了一些治疗策略:

  • 策略1:常规开通近端闭塞,远端支架取栓,近端支架置入。近端处理后有利于建立通路,增加代偿,避免再栓塞,血流建立利于远端血栓清除。但延长操作时间,增加过灌注风险,支架后出血转化可能使抗血小板治疗陷入窘境。

  • 策略2:近端球扩,远端支架取栓,近端病变择期支架。避免了近端急性期支架内血栓风险。但可能存在近端病变处再回弹风险。

  • 策略3:常规对策,清洁通路尽快开通远端血管,不急于开通近端。有利于缩短再灌注时间,避免对侧栓子脱落再次栓塞,减少手术操作步骤及时间。但清洁通路可遇不可求,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脑灌注血流,后期可能出现缺血事件,二次开通存在一定风险。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经伦教授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李经伦教授分享了Neurohawk取栓支架联合Xtrack远端通路导管的NEXT产品组合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应用。李经伦教授指出,Xtrack远端通路导管的柔顺性好有利于到达病变部位,结合其大内腔/头端保形性好适合进行血栓抽吸。Neurohawk取栓支架的全程显影设计,有利于在取栓过程中判断血栓性质及是否合并ICAS病变,为后续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帮助。一款好的取栓支架加上一款性能优良的抽吸导管能够大大提高取栓的效率及患者的预后。





会议总结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郑洪波教授进行总结致辞:期待微创神通能够继续为神经介入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