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者寄语
2014年CICAS研究报道:46.6%的中国急性卒中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超过50%) ,ICAS病变存在高再闭塞率(early or delayed re-occlusion)、手术时间长(反复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药物观察)、往往需要补救性治疗等特点,原位血栓形成(IST)是急性大动脉闭塞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对于ICAS病变的治疗,采用支架取栓、替罗非班、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的序贯治疗策略,最终目的维持2b级以上的血流。
患者病情逐渐进展,且微导管首过效应均有助于术中ICAS病变的识别,当微导管首次通过闭塞段后,血流明显改善,明确为ICAS-LVO,可选择直接球囊扩张。加奇生物SacSpeed® 球囊扩张导管作为一款快速交换系统颅内专用球囊,即使在导丝未向远端走很远的情况下,通过性依然良好,顺利到达M1段,扩张充盈过程快速均匀,稳定成形安全扩张。
本期嘉介谈邀请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李土明教授、沈佐廷教授,分享SacSpeed® 球囊扩张导管联合Tethys®中间导引导管治疗症状性ICAD颅内狭窄血管成形术应用体会,精彩不容错过。


病例简介
01 患者基本信息
一般资料:76岁,男性。
简要病史:因“言语不能伴站立不稳4小时候”入院,查体:完全性运动性失语3分+右上肢2分+右下肢2分+中枢性面瘫2分,NIHSS评分9分。头颅CT排除出血,诊断急性脑梗死,排除静脉溶栓禁忌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结束后查体: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肌力IV级。患者溶栓结束后收入病房。患者症状较前加重,右侧肢体肌力较前下降至0级,双眼向右侧凝视,完全性运动性失语,中枢性面瘫,NIHSS评分17分,有小便失禁1次。急诊CTA提示血管狭窄及闭塞可能,告知患者家属目前患者病情较重,取得家属书面知情同意后拟行脑血管造影+脑动脉取栓术。
既往史:既往糖尿病病史,长期饮酒,白酒50ml/天。
02 入院查体情况
查体:心率65次/分,血压105/88mmHg,神志嗜睡,双眼向右侧凝视,完全性运动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肌力粗测0级,NIHSS评分17分。
03 术前影像资料
脑血管CTA:双侧颈内动脉颅内段散在钙化斑,管腔轻中度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局部管腔闭塞,其末端分支纤细稀疏;双侧大脑后动脉P1段管腔中重度狭窄,右侧大脑后动脉末端分支纤细稀疏;左侧大脑前动脉A1动脉中度狭窄。


03 入院诊断
1. 劲动脉血栓形成脑梗死
2. 2型糖尿病
3.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 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
诊疗经过
01 术前讨论
1. 术前影像提示:急性脑梗死,左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症状加重;脑血管造影+左侧大脑中动脉血管成形术。
2. 患者为急性脑梗死,急诊已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溶栓后病情好转,后再次加重,入院后复查头颅CT未见出血,急诊头颈部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考虑左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基础上急性血栓形成,患者年轻,CTA时相可见侧枝代偿丰富,目前病情进展加重,有急诊取栓指征。
02 术中涉及介入器械选择
8F Guiding
5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
200cm 微导丝
300cm 微导丝
4.0×23mm 自膨式闭环支架
加奇生物SacSpeed® 2.5mm×15mm球囊扩张导管
微导管
03 手术过程
造影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远端血流几乎不显示。


将5F 115cm Tethys®中间导引导管送至左侧颈内动脉末端,将0.014inch微导丝及微导管通过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段血管,经微导管造影提示进入血管真腔,造影显示首过效应明显,考虑ICAS病变。
交换为3m 0.014inch微导丝,使用SacSpeed® 2.5mm×15mm球囊扩张导管超选至狭窄处,扩张压力5atm,造影显示狭窄明显好转。


5分钟后复查造影显示狭窄弹性回缩50%以上。
使自膨式闭环支架4.0/23mm释放在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充分覆盖狭窄段,造影显示狭窄50%。


再次予以SacSpeed® 2.5mm×15mm球囊扩张导管后扩,复查造影残余无明狭窄。


04 术后情况
支架植入后造影提示残余狭窄约20%。
术后造影,使用欣维宁静推8ml,微泵6ml/h维持。

术后定期随访情况:
术后第一天查房,患者右侧肢体无力较前好转,精神饮食睡眠可。查体:BP 144/77mmHg神志清楚,吐词欠清晰,双侧瞳孔直径约3mm,光反射存在,双侧眼球运动正常,无眼震。口角向左歪斜,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稍偏右。颈软,右侧肢体肌力2级,右上肢远端肌力3级,右下肢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病理征阳性,左侧病理征阴性,布氏克氏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病例总结
//
2014年CICAS研究报道:46.6%的中国急性卒中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狭窄超过50%) ,ICAS病变存在高再闭塞率(early or delayed re-occlusion)、手术时间长(反复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药物观察)、往往需要补救性治疗等特点,原位血栓形成(IST)是急性大动脉闭塞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对于ICAS病变的治疗,采用支架取栓、替罗非班、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的序贯治疗策略,最终目的维持2b级以上的血流。
患者病情逐渐进展,且微导管首过效应均有助于术中ICAS病变的识别,本病例微导管首次通过闭塞段后,血流明显改善,明确为ICAS-LVO,遂手术方案直接为球囊扩张,加奇生物SacSpeed® 球囊扩张导管作为一款快速交换系统颅内专用球囊,即使在导丝未向远端走很远的情况下,通过性依然良好,顺利到达M1段,扩张充盈过程快速均匀,稳定成形安全扩张。本病例,球囊扩张后,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不能维持,后使用自膨式闭环支架和后扩后,血流明显改善。
术中3m微导丝一直在位,不管是球囊扩张后,还是支架植入后,3m微导丝一直在位,通路一直都在,这样可以保证后续治疗可以尽快到位。
欣维宁可以直接阻断血小板的连接,是非常有效的抗聚药物,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在急性脑梗血流重建中,欣维宁并不增加症状性出血风险。在ICAS-LVO病例中,欣维宁的使用是安全的。当然安全也是相对的,临床实践中依然要避免症状性出血的发生,如果术中发现造影剂广泛渗出,出血的风险较高,则不建议支架置入,甚至会需要考虑主动放弃开通。另外,欣维宁推荐用量为标准剂量的三分之二,同时根据术后CT情况决定与双抗桥接的时间。如果术后24小时内复查,没有出血风险,可以桥接双抗;如果感觉仍有出血风险,会考虑继续使用欣维宁。
术者信息
李土明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
医学硕士,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医师
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
虹口区第一批优秀青年医师培养人才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一线工作16年,曾于华山医院神经内科、长海医院神经介入科、仁济医院进修学习。擅长脑血管病超早期介入,脑血管病超早期静脉溶栓、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抽搐、睡眠障碍、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眩晕症、帕金森病、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诊治
目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上海卒中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委员、上海卒中学会青年理事会理事、中国老年医学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卒中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主持上海市科委课题一项,参与省部市级科研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和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沈佐廷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
医学学士,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神经内科一科主治医师
从事神经内科临床一线工作18年,曾于长海医院进修学习神经介入。擅长脑血管病超早期介入,脑血管病超早期静脉溶栓,脑血管狭窄介入治疗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包含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本页面所包含的内容,仅为专家个人观点,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士的判断。本页面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