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成立于1994年,是省内最早开设病房的介入科室。目前已形成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高水平专业技术队伍和由介入门诊、介入病房及一流的介入导管室为一体组成的独立医疗体系。现有医护技术人员,包括导管室人员共23名,医生正高1人,副高4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
随着发展,急诊介人诊疗进入快速发展期,各种介人技术不断涌现,治疗范围不断扩大,由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出血扩展到头颈部、泌尿生殖系统与创伤性疾病的介入诊疗,由出血性血管疾病介人诊疗扩展到闭塞性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再扩展至非血管性急危重疾病的介入诊疗。我科在急诊出血疾病介入治疗中,尤其是脑血管出血性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能独立开展颅内动脉瘤和急性脑动脉血栓取栓术、慢性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平均每年介入总手术3000台,各种急诊出血性疾病150台左右。

谢波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室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委员
中国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联盟理事
安徽省医师协会医学影像医师分会肿瘤消融与粒子植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安徽省血管瘤与血管畸形联盟委员
安徽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影像分会理事兼介入学组副组长
安徽省微创医学会影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蚌埠市介入学会第一届秘书
擅长良恶性肿瘤的血管性及非血管性的綜合介入诊疗;包括:原发或转移性肿瘤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实体肿瘤的微波射频等消融术;碘125粒子植入术等;非血管管腔的成型术;输液港植入术;各部位经皮穿刺活检术;急性出血性疾病的介入诊疗;脑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等
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两项省教育厅重点课题。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申请发明和实用专利各一项。参编人卫版《肿瘤消融治疗规范化培训教材》一部
杨培培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安徽分会放射介入专委会常委
蚌埠市医学会介入放射学会委员
擅长领域:肝癌及其并发症的综合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TIPS及其相关治疗;头颈部及内脏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介入诊疗
发表论文10篇,SCI收录2篇
魏建筑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主攻方向脑血管病介入诊疗
2018年8月-2019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进修学习神经介入
蚌埠医学院介入放射学教研室秘书
安徽省老年医学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
蚌埠市医学会介入放射专业学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对于血管严重迂曲和复杂动脉瘤的治疗需要导管提供更高的支撑力和更好地顺应性,Skathi远端通路导管的出现,在一些复杂颅内动脉瘤、病变近端通路极度迂曲的情况下为微导管及支架导管提供了稳定的支撑力,为介入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Locaste 088输送导管远端灵活柔韧,头端6cm柔软段,8cm亲水涂层使得更易通过迂曲血管,近端超强支撑,安全到高位,使得三型弓也能轻松应对,前循环可到C2段,后循环可到V2段,高到位可以提高导引导管的支撑力,同时0.088inch大内腔可以通过多种器械,近端到远端7个转换区设计,近端坚硬,远端柔软,由近到远兼顾支撑性与通过性,为手术提供了较好的支撑力。
Tarvos微导丝是国产首款微槽海波管结构神经导丝,提供近远端1:1扭控反馈,头端2cm扁平芯丝,使术者更好塑形,且有良好的塑形保持能力。3cm头端显影型号,专为动脉瘤设计,有利于更好定位微导丝及微导管;近端圆形不锈钢变径芯丝,可提供良好的推送力及稳定的支撑性。远端亲水涂层,降低行进阻力,安全到位输送无忧。Tarvos微导丝头端柔软,减少出血等并发症风险,为术者更快地超选血管以缩短通路搭建时间。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77岁。患者于6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行头颅CT检查提示脑梗死,予以药物治疗,症状未见缓解,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行头颅CTA发现右侧大脑后动脉瘤,左侧椎动脉狭窄。
既往病史:有“冠心病”病史6年余,曾行心脏支架植入术,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
入院查体情况:头晕6天。查体:神志清楚,步态正常,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定向力和记忆力正常。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眼球活动自如。自主神经检查无异常。NIHSS评分2分;GCS评分15分;mRS评分1分。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CTA正位显示Ⅱ型弓、右侧颈动脉血管迂曲
CTA显示右侧大脑后P2段动脉瘤形态和大小
DSA弓部造影显示双侧颈动脉血管迂曲
右侧颈内动脉正位造影
右侧颈内动脉侧位造影
右侧椎动脉正位造影
右侧椎动脉侧位造影

三维重建后各角度显示动脉瘤形态、载瘤动脉情况,测量远近端血管直径及瘤体大小,仔细观察后发现瘤体上发出一支小血管并非是瘤泡。

手术策略制定

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起始部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术前七天口服双抗(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
术中涉及介入材料选择
Locaste 088输送导管 6F 90cm
IK 血管鞘 6F、血管鞘组 8F
125cm多功能单弯导管
泥鳅导丝
6F 115cm Skathi远端通路导管
Excelsior XT-17 微导管
Tarvos微导丝 200cm
弹簧圈:Target 3mm*6cm 2mm*3cm
Neuroform Atlas 颅内支架系统 3.0mm*21mm
治疗经过


1.患者平卧位,气管插管全麻,麻醉平稳后取双腹股沟区常规消毒铺巾,行右股动脉Seldinger穿刺,先置入IK 血管鞘 6F后交换置入8F血管鞘组,泥鳅导丝及5F 125cm多功能导管引导Locaste 088输送导管 6F 90cm至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考虑颈内动脉C1段血管极度扭曲,预先将6F 115cm Skathi远端通路导管头端蒸汽塑形30°,经Locaste 088输送导管 6F 90cm引入6F 115cm Skathi远端通路导管至右侧颈内动脉C2段。


2.依据动脉瘤3D,调整机架位置使得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显影最佳。确定工作角度后,路图下,预将Tarvos微导丝 200cm头端塑成“鱼钩”状,在Tarvos微导丝 200cm引导XT-17微导管超选至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
3.经XT-17先释放Neuroform Atlas 3.0mm*21mm支架后,XT-17微导管再穿支架网眼至瘤腔内,按大小顺序依次填塞弹簧圈(Target 3mm*6cm、2mm*3cm)且弹簧圈成篮稳定,并顺利解脱,即可造影颅内分支显影佳,远端血管显影良好,动脉瘤瘤颈可见显影。遂撤管。麻醉清醒后患者神志清楚,肢体运动无障碍。手术顺利毕拔管,病人安返。
术后即刻影像
DSA术后正位造影
DSA术后侧位造影

1.后交通入路栓塞后循环动脉瘤,是个比较少众的入路,患者往往都具有特殊的血管解剖特征,如椎动脉迂曲、闭塞,willis环不完整、桡动脉途径困难等情况。跨循环栓塞动脉瘤,路径常细小迂曲,多系统、支架辅助栓塞比较困难,可考虑意向性栓塞或穿支架网眼技术栓塞。
2.Tarvos微导丝头端柔软,显影性佳,塑形能力良好,更好到位,用于动脉瘤手术提高了安全性。Skathi远端通路导管头端柔软可塑形,顺应性好,易于通过迂曲血管,提高远端血管到位率,兼顾导管操控性和抗折性能。Locaste 088输送导管同时具备足够支撑力、超大内径以及柔韧性等特点。Tarvos微导丝、Skathi远端通路导管和Locaste 088输送导管搭配,既保证了远端高效到位,又为近端提供强劲支撑性,还能使微导管到位后,填塞动脉瘤、支架释放过程中增加稳定性。为手术安全顺利结束保驾护航。
3.即时造影结果良好,还需定期随访。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