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3日发布 | 282阅读

【内外兼修】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的放射治疗、系统化疗、并发症及辅助治疗

神内资讯

脑医汇

达人收藏
脑医汇,由外而内,融“汇”贯通

本文同步发布于【神内资讯】微信公众号

内外兼修:聚焦神外指南共识规范中的神内参与,推广与实践神经疾病的MDT诊疗


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GCTs)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包括生殖细胞瘤、胚胎癌、内胚窦癌、绒毛膜上皮癌、畸胎瘤(成熟畸胎瘤和未成熟畸胎瘤)、混合性生殖细胞瘤,且除外睾丸、纵隔及妇科生殖系统原发生殖细胞肿瘤脑转移。中枢神经系统GCTs多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10~14岁。男性发生率略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到3:1之间,其中松果体区域GCTs男性优势更加显著。在北美和欧洲,中枢神经系统GCTs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的0.5%~3%,在亚洲地区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11%。

放射治疗

1

放疗前准备

(1)影像学:头颅及脊髓MR平扫+增强;胸CT、腹部及睾丸B超排除颅外疾患(睾丸,纵隔和妇科生殖细胞肿瘤)颅内转移。


(2)肿瘤标志物:包括血/脑脊液AFP、β-hCG。


(3)常规化验:血常规及生化,电解质尤其重要:鞍区GCTs往往有电解质紊乱,早期以低钠多见,晚期以高钠为主。内分泌:病程较长的鞍区GCTs患者甲状腺功能常低下,补充相应足量的激素可快速改善症。


(4)认知功能检查:是评价治疗效果的必备项目。


2

放疗具体实施

放疗实现至少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体模阶段、计划设计、计划确认、计划执行。四个环节有机配合是放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其中肿瘤准确定位、勾画,重要器官保护以及优化设计的照射方案是治疗的三要素。


(1)靶区:GCTs常用靶区有局部照射(Focal Radiotherapy)、全脑室照射(Whole-Ventricle Irradiation,WVI)、全脑照射(Whole-Brain Irradiation,WBI)和全脑全脊髓照射(Craniospinal Irradiation,CSI)。局部照射复发风险最高。CSI近远期毒副反应明显,WVI/WBI加局部推量是目前主要的治疗选择。对于鞍区或松果体区单/双发病灶,首选WVI加局部推量;对于单侧或双侧底节GCTs,优选WBI加局部推量;发生肿瘤播散或脊髓种植者应选CSI;对于其他少见部位GCTs,原则上照射野应涵盖潜在转移部位。


(2)剂量:生殖细胞瘤:局部总剂量DT 30~36Gy,WVI/WBI/CSI预防照射剂量DT 20~24Gy。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on-germinomatous germ cell tumors,NGGCTs):局部总剂量DT 45~60Gy,鞍区DT≤54Gy,CSI DT 30~36Gy。


3

放疗注意事项

(1)患儿年龄越小,放疗导致的后遗反应越严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鞍区的照射剂量是影响生存质量的最重要因素。采用质子治疗可减轻远期反应。


(2)放疗过程中,肿瘤体积、脑室大小可能变化很快,应及时复查影像并调整照射靶区。


(3)在保护正常组织的同时防止漏照。


(4)现有技术和经验不能准确预测GCTs播散,单发或鞍区/松果体区双灶GCTs推荐WVI/WBI加局部照射推量。对幼小女童选择CSI应十分慎重。

系统化疗

中枢神经系统GCTs和身体其他部位的生殖细胞肿瘤一样,对化疗很敏感,目前多与放疗联合应用来减少放疗的剂量和照射范围,以减少放疗对儿童的远期影响。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顺铂、卡铂以及博来霉素,对中枢神经系统GCTs均有高度活性。由于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和顺铂等药物应用同时需接受高剂量水化,而原发鞍上区GCTs患者多存在尿崩症和水电解质紊乱,因此往往面临管理上的更大挑战。在儿童肿瘤协作组(Children's Oncology Group,COG)和国际儿童肿瘤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aediatric Oncology,SIOP)的研究中,局限性双灶性颅内生殖细胞瘤的治疗方法与局部、非转移性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相同。

并发症及辅助治疗

1

内分泌疾病

相当比例的中枢神经系统GCTs患者存在内分泌疾病,如垂体功能减退、尿崩症、性激素分泌紊乱等,尽管肿瘤得到了控制,但内分泌疾病是永久性的,患者需要接受持续的激素替代治疗。


2

放疗并发症

放疗是中枢神经系统GCTs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放疗对于儿童患者近远期影响值得关注,尤其在年龄较小的儿童。长期生存的患者可有智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内分泌功能紊乱、视野障碍、眼外运动障碍、不孕不育、学习障碍和中风等后遗症。接受全脑放疗患者的全量表智商测量低于全脑室放疗组。


3

化疗毒副作用

化疗药物可能会引起肝肾功能、心脏毒性。如顺铂有神经毒性和耳毒性,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常规检测听力。铂类药物会引起肾脏损害,用前需要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若明显降低,铂类药物需适当减量。异环磷、环磷酰胺均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应用时需要常规应用美司钠预防出血性膀胱炎,并给与充分水化碱化液静点,以预防破碎红细胞堵塞肾小管而造成肾脏不可逆的损害。化疗后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粒细胞减低、贫血、血小板减少,严重粒细胞缺乏时可能出现严重感染。化疗后出现粒细胞缺乏者可以化疗后24小时开始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在取送各种培养后,须立即给予初始经验性治疗,待病原体明确后,再进行针对性治疗。诊断贫血及血小板减少,严重时可对症输注红细胞、血小板。(化疗药物毒副反应详见附表2)



4

预防卡氏肺囊虫感染

建议长期服用复方磺胺甲噁唑预防卡氏肺囊虫感染,直至化疗结束后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诊疗规范(2021年版)[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1,19(12):1060-1063. DOI:10.13558/j.cnki.issn1672-3686.2021.012.002. 

扫描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链接

查阅共识全文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神内资讯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