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2日发布 | 1495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卒中美谈】美圈相助 智解“子囊”| 前、后循环伴子囊动脉瘤诊治两例

张义森

北京天坛医院

病例一

双微管技术栓塞基底动脉上段动脉瘤



临床信息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65岁

主诉:发现颅内动脉瘤5个月

现病史:5个月前患者因右上肢麻木无力就诊于当地医院,当地医院完善头颅MR检查后考虑急性脑梗死,MR发现基底动脉分叉处可疑动脉瘤;当地医院遂完善头颅CTA检查,显示:左侧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之间动脉瘤;经药物治疗后,患者脑梗死症状恢复,患者现为求进一步检查诊治动脉瘤,来我院住院治疗;患者自患病以来,饮食可,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家族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有高血压病,患高血压5个月,平日150/100mmHg,最高达160/100mmHg,未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详;否认冠心病史,糖尿病史:患病时间5个月,服用二甲双胍,米格列醇药物,血糖控制不满意,脑血管病史见现病史,否以精神病史,否认肝炎史、疟疾史、结核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否认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辅助检查

CTA/MRA :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上下滑动切换图片



治疗策略


初步诊断

头颅CTA检查显示:左侧大脑后动脉及小脑上动脉之间动脉瘤


治疗方案

动脉瘤为宽颈动脉瘤,计划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



术前准备

术前造影

左侧椎动脉近端多发迂曲



术式详解

计划先将支架导管远端放置到左侧大脑后动脉,因近心端迂曲,中间导管不能上得足够高,导致微导丝远端操控性变差,尝试超选入左侧大脑后动脉远端困难,遂改行双微导管技术单纯弹簧圈填塞


先将两个Echelon™ 10微导管置入瘤腔内


通过其中一支微导管,填入一枚Axium™ Prime ES 2-4-3D弹簧圈,暂不解脱


之后再通过另一支微导管,填入一枚Axium™ Prime ES 2-4-3D弹簧圈,同时将第一个弹簧圈解脱


之后以同样的方式陆续填入Axium™ Prime ES 1.5-2-3D弹簧圈两枚,Axium™ Prime ES 1-3-3D一枚,最后填入Axium™ Prime ES 1-2-3D收尾


术后造影

术后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


随访

临床mRS评分-0

影像Raymond分级-1


术前用药

术前双抗、术后阿司匹林单抗


麻醉方式

全麻



术者心得

1、基底动脉上段病变,当椎动脉入路迂曲时,采6F 115cm Navein™颅内支持导管尽量到达椎动脉远端,给后续微导丝及微导管足够的支撑力,后续的操作才有成功的可能


2、Prime弹簧圈柔软性成篮性优越,尤其对于小型动脉瘤,采用Prime弹簧圈栓塞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本例在支架导管不能到位的情况下,选择了单纯弹簧圈的备选方案,在不使用支架的情况下,为了降低复发率,对致密栓塞率的要求更高,采用钻空性能高的Prime弹簧圈能最大程度提高致密栓塞率,达成手术预期效果


病例二

双微管技术栓塞治疗后交通破裂动脉瘤



临床信息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性,51岁

主诉:突发头痛伴恶呕吐2天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无意识丧失,无肢体运动及感觉异常;家属急送患者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头部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当地医院未予进一步治疗;后患者转入我院,行头部CTA提示顿内动脉瘤,为进步治疗收入我院;患者自患病以来,软食可,睡眠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既往高血压病史,否认糖尿病史、脑血管病史、精神病史,否认肝炎史、疟疾史、结核史,否认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否认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查体

心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额外心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神经系统:四肢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双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正常,双侧膝、跟腱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


辅助检查

CT: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治疗策略


初步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


治疗方案

拟进行单纯弹簧圈栓塞



术前准备

术前造影


左右滑动切换图片


具体治疗术式

双微管技术单纯弹簧圈栓塞



术式详解

选用两根Echelon™ 10微导管,一根为45度预塑形,另一根头端塑成大C形,分别将两根微导管头端依次置于瘤腔内


先通过头端在瘤颈口附近的微导管填入第一枚Axium™ Prime ES 3-4-3D弹簧圈,暂不解脱


之后再通过另一支微导管,填入一枚Axium™ Prime ES 2-4-3D弹簧圈,直接解脱,弹簧圈很好的填塞进入动脉瘤子囊内,填充过程中两根Echelon™ 10微导管头端十分稳定,无踢管现象,第一枚弹簧圈暂不解脱


之后陆续填入Axium™ Prime ES 1.5-4-3D、1-2-3D各一枚,解脱第一根弹簧圈后造影,瘤颈处稍有残余,最后填入Axium™ Prime ES 1-3-3D弹簧圈收尾,动脉瘤完全栓塞


术后造影

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后交通动脉保持通畅


随访

临床mRS评分-1

影像Raymond分级-1


术前用药

术前口服负荷量双抗(各300mg)、术后停用双抗


麻醉方式

全麻


术者心得

1、破裂急性期动脉瘤的栓塞治疗,原则上是尽量减少支架的使用,以降低术中血栓发生率以及减小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方便术后行脑室穿刺外引流或腰大池置管引流


2、破裂性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发生动脉瘤破裂的几率远高于未破裂动脉瘤,因此对弹簧圈的安全性能要求更高;Axium™ Prime ES以其柔软性和兼具的卓越的成篮性能,有效提升了伴子囊破裂动脉瘤栓塞手术的安全性,又因为机械解脱方式快速可靠,当发生动脉瘤术中破裂等危险情况时,机械解脱弹簧圈更是首选

术者简介




张义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北京脑血管病防治协会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硬脑膜动静脉瘘以及脑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院所级科研项目2项;执笔行业共识2项:《颅内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诊断中国专家共识》和《颅内夹层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美国期刊《Frontiers in Neurology》客座主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Journal of Neurosurger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80余分


特别说明:本信息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阅读和参考,不构成对任何诊疗方式的推荐。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