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其破裂出血在脑血管意外中占第3位,破裂后的早期死亡率约为40%,2周内再次出血死亡率可高达60%-70%。动脉瘤的治疗需要通过开颅手术或者介入栓塞等有创方法完成,夹闭术后并发症的量化评估是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但目前尚无可靠的工具进行预测。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毛颖、朱巍教授团队在《Neurosurgery》上发表了题为《Association of Preoperative Vascular Wall Imaging Patterns and Surg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Saccular Aneurysms》的文章,基于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VWI)的影像学特征,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首次提出术前VWI分型与夹闭术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将有助于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手术方案制定,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REF: Hu L, Quan K, Shi Y, et al. Association of Preoperative Vascular Wall Imaging Patterns and Surg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Saccular Aneurysms. Neurosurgery. 2023;92(2):421-430. doi:10.1227/neu.0000000000002219
PMID: 36637276
第一作者:胡柳勋、全凯、史源
通讯作者:朱巍、毛颖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前 言

随着无创脑血管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的检出率也在逐年增加。虽然接受血管内治疗的UIAs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但接受传统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也在稳定增加。根据现有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复杂、复发的动脉瘤以及位于大脑中动脉的动脉瘤更推荐进行显微手术治疗。但夹闭术后可能出现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等严重并发症,需要诊疗团队在术前进行详细评估。我们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高分辨血管壁磁共振(VWI)的三种强化分型可以反映动脉瘤瘤壁和载瘤动脉的结构,但其结果对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尚不明确。本研究对VWI影像学特征和动脉瘤夹闭手术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旨在寻找简便敏感的评估指标协助动脉瘤手术方案的制定。

研究设计

研究结果
在研究期间,在我们机构治疗的1428名UIA患者中,481人接受了开颅夹闭手术。根据研究标准,共有145名患者被排除在外。最后,纳入了336例356例UIA患者进行分析:无强化组37例,UWE组145例,FWE组154例。各组之间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和饮酒史没有显著差异。强化组的ELAPSS显著高于无强化组(P<0.001),FWE组有吸烟史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UWE组(29.2% vs 15.9%;P=0.059)。各组间动脉瘤位置和管腔内血栓类型存在差异(P<0.001)。与UWE组相比,FWE组近端动脉正性重塑(74.0% vs 46.9%;P<0.001)和狭窄(29.2% vs 13.2%;P<0.001)的比例均较高。
各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8个月(6-66个月)。强化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5.1%(FWE组为15.5%;UWE组为12.4%),无强化组为5.4%。FWE组(23.4%)和UWE组(24.8%)在术后DWI显示新发的急性脑缺血发生率相似,均高于无强化组的5.4%。有症状的患者分别为FWE组22例与UWE组18例(14.3% vs 12.4%;P=0.6368)。FWE组随访DSA中动脉瘤颈部残留率略高于UWE组,但无显著性差异(5.2% vs 2.1%;P=0.151)。5例FWE患者发生术后出血(3.2%),UWE组无出血(P=0.0287)。在FWE组中,19名患者(12.2%)由于动脉瘤无法直接夹闭需要进行保护性搭桥;与之相对,UWE只有9名患者(6.2%)需要保护性搭桥。在术后6个月随访时,FWE组mRS评分>2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UWE组(14.3% vs 6.9%;P=0.0389),GOS评分也劣于UWE组(P=0.0397)。
图2:各组患者的术后6个月mRS评分(A)和GOS评分(B)。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FWE(OR,2.573;95%CI 1.001-6.612)、载瘤动脉近端正性重塑(OR,10.56;95%CI 2.237-49.83)和运动诱发电位变化>50%(OR,21.97;95%CI 2.109-228.8)是mRS评分>2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合年龄、动脉瘤大小和位置、VWI特征、电生理监测变化、失血量、吸烟史和保护性搭桥的预测模型对术后6个月随访时mRS评分>2的患者进行了区分,显示出了优异的表现,AUC为0.9302(95%CI 0.8818-0.9699;P<0.001)。仅纳入FWE和载瘤动脉近端正性重塑的模型的AUC为0.7475(95%CI 0.6788-0.8073;P<0.001)。
结 论

动脉瘤的强化形式可能与PHASES/ELAPSS评分具有相关性,有望成为未来未破裂动脉瘤治疗选择的依据之一。术前VWI显示的动脉瘤局部强化、载瘤动脉正性重塑两种特征与手术不良预后相关,腔内血栓的患者可能更需要保护性搭桥。因此我们认为,术前的VWI评估可以帮助外科医生提高对动脉瘤壁结构的理解,并有助于手术计划的制定。

通讯作者简介

朱巍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兼总院执行主任、神经外科第二党支部书记
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
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
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一等奖获得者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人计划”、“医苑新星”、复旦大学“名医工程”获得者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外科专业组副组长
点击二维码,前往朱巍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毛颖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常务副主任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执行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上海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会长
点击二维码,前往毛颖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