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7日发布 | 1337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Atlas病例集 | 范英俊:微导丝瘤内成袢结合Atlas支架神龙摆尾栓塞左侧后交通动脉瘤

夏勋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范英俊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达人收藏

史塞克.png

2020年

Atlas开环小径支架全新上市

“革新输送,智能贴壁”

开启了辅助支架的新纪元

术者使用经验分享

实战与理论相结合

Atlas病例集锦开启


部位:

PCoA


术式:

平行全释放

特点:

大型动脉瘤

径向力

定位准

双微导管

Target配合

患者基本信息

  • 患者女性,72岁。

  • 主诉: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3+小时”入院。

  • 查体:嗜睡状,呼之能应,对答基本切题,颈阻阳性,双侧瞳孔等圆等大,均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阳性,GCS评分:14分(E3+V5+M6),Hunt-Hess分级:3级,Fisher分级:4级。

术前影像

入院头颅CT:双侧外侧裂池、鞍上池、纵裂池、环池及额颞顶部脑沟内多发铸型高密度影,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诊DSA造影提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瘤颈约4.8mm,瘤体约11.5mm×10.7mm×10.2mm;左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术前讨论

该后交通动脉瘤为绝对宽颈,且在瘤颈部发出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手术方案:微导管瘤内成袢超选左侧后交通动脉瘤,Atlas支架神龙摆尾释放保护左侧后交通动脉。


手术耗材

  • 微导丝:Synchro 14

  • 栓塞微导管:SL-10

  • 支架微导管:SL-10

  • 支架:Neuroform Atlas 4mm×21mm

  • 弹簧圈:

    Target 360 10mm×30cm(两枚)

    Target 360 9mm×30cm

    Target 360 8mm×30cm

    Target 360 6mm×20cm

    Target 360 5mm×20cm

    Target Helical Ultra 4mm×15cm(两枚)


手术过程

选择合适的工作角度,采用塑形后的Synchro 14微导丝瘤内成袢超选进入左侧后交通动脉。


Synchro 14微导丝携带SL-10微导管进入左侧后交通动脉瘤。


撤出Synchro 14微导丝,回撤SL-10微导管解袢,以备放支架。


Synchro 14微导丝引导弹簧圈栓塞导管SL-10进入动脉瘤腔。


填入3枚弹簧圈Target 360 10mm×30cm(两枚)、Target 360 9mm×30cm为支架架桥”,避免支架疝入瘤腔,然后通过SL-10“神龙摆尾”释放Atlas支架4.0mm×21mm


继续填入5枚弹簧圈Target 360 8mm×30cm、Target 360 6mm×20cm

、Target 360 5mm×20cm、Target Helical Ultra 4mm×15cm(两枚)后,工作位造影可见动脉瘤栓塞可达Raymond 1级,左侧后交通动脉血流通畅。


术后情况

术后正侧位及3D造影可见动脉瘤栓塞良好,载瘤动脉均通畅。


术者体会

  1. Atlas支架可经SL-10微导管释放,柔软的SL-10微导管瘤内成袢进入后交通动脉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 Atlas支架创新的超低剖面立体激光雕刻工艺赋予了其柔软的特性,使其能轻松到位;Atlas支架独特的自膨式开环设计,使其在小血管内仍能从容打开、良好贴壁。

  3. Atlas支架几乎无短缩,支架头尾两端定位均非常精准。

  4. Atlas支架在摆尾释放时,支架尾端预留不宜过长,否则会增加摆尾释放的难度。

  5. 摆尾释放Atlas支架时,瘤腔内需填入一定体积的弹簧圈为支架架桥,避免支架尾部疝入瘤腔;但在释放支架前也不推荐非常致密的填塞动脉瘤腔,否则有可能导致支架释放时无法打开。


指导专家

夏勋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神经疾病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专委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专委会脑积水学组委员,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临床神经科学技术转化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创伤重症学组秘书,四川生理科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

术者介绍

范英俊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在读博士。

现任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委员;成都市外周介入质控中心神经介入质控组成员。

医学硕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对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硬脑膜动静脉瘘等)有着丰富的诊疗经验,擅长脑血管疾病神经介入治疗,如各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颅内AVM及DAVF介入栓塞术;颅内巨大占位血管介入栓塞术;颅内、外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及支架成形术等。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参编医学著作2部;参与多项省级及校级课题,并主持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专项科研课题1项。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