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展播
1
病例信息

患者基本信息 :
女,62岁。因“发作性言语不清43小时,加重伴右上肢乏力9小时”急诊入院。
简要病史:
患者于43小时前于清醒状态下突发言语不清。无明显肢体活动不利,持续5分钟左右完全缓解,于当地医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腔隙性脑梗塞,未予特殊处理。9小时前患者醒后发现言语欠清,右上肢乏力,下肢尚能行走,患者言语不清逐渐加重,出现不能听懂别人说话,同时说话完全听不明白,右上肢抬举困难,因病情需要急来我院就诊。
入院查体情况: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自主体位,查体不合作,言语不清,混合性失语,余颅神经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侧指鼻试验、双侧跟膝胫试验不配合。四肢腱反射(++),左侧巴氏征(+)。颈软。NIHSS评分5分。洼田饮水试验不配合。
2
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
急诊CTA提示: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闭塞,左侧大脑大面积缺血半暗带。
造影: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
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闭塞
Fstroke:左侧大脑大面积缺血半暗带
造影: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为责任血管
3
治疗经过
患者头颈部CTA未见出血及明显脑梗死,且灌注分析提示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缺血半暗带,核心梗死面积小,有急诊脑动脉取栓适应症,无明显禁忌症,造影亦显示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为本次发病责任血管,将手术风险及可能发生的危险反复向患者家属交待清楚,患者家属表示理解,患者家属要求积极手术。
8F长鞘
5F 125cm多功能造影导管
5F 125cm 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
4-20 通桥蛟龙®取栓支架
0.014 300cm微导丝
0.021"微导管
1.5x15mm颅内球囊
造影剂
肝素
全麻并全身肝素化,经右侧股动脉将5F 125cm银蛇®中间导管送至颈内动脉眼段0.021"微导管沿微导丝送至左侧大脑中动脉M1远端,微导管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分叉下干、上干显影清楚,中干未见显示。在路图下,沿支架导管将蛟龙® 4mmx20mm取栓支架送至M1远端闭塞处,缓慢释放支架,造影显示血流再通,5分钟后将支架导管、支架缓慢撤入中间导管,用50ml注射器沿y阀从中间导管中抽取50ml血液,后缓慢撤出取栓支架,支架中看见少量新鲜血栓,造影显示大脑中动脉M1远端残留狭窄,远端血流通畅。换用3m微导丝送至左侧大脑中动脉中干,沿微导丝将1.5mm*15m球囊送至大脑中动脉M1狭窄处,以5atm缓慢扩张,造影显示扩张理想,狭窄改善,远端顺向血流通畅,血流达2b级。负压抽吸下将中间导管撤至导引导管在泥鳅导丝导引下缓慢撤至颈总动脉,造影示颈动脉及颅内血流通畅。
造影:将5F 125cm银蛇®中间导管送至颈内动脉眼段,微导丝通过闭塞血管,至左侧大脑中动脉M1远端。
造影:蛟龙®4mmx20mm取栓支架送至M1远端闭塞处,缓慢释放支架,显示血流再通。
造影:大脑中动脉M1远端残留狭窄。
造影:1.5mmx15m颅内球囊送至大脑中动脉M1狭窄处,以5atm缓慢扩张。


造影:球囊扩张理想,狭窄改善,远端顺向血流通畅。
4
小结
1、通桥银蛇®颅内支持导管有亲水涂层,通过性好,并且有多种长度可以选择,配合长鞘加强主动脉弓部支撑力,到位高,可以轻松到达颅内各血管分支,为后续微导管及取栓支架到位提供了良好的通路保证,并且内径大,抽吸能力强大。
2、通桥蛟龙®取栓支架是目前市场上型号最齐全的取栓支架之一,可以应用于直径1.5mm-5.5mm血管,尤其对于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大负荷血栓,再通率极高,并且独特的设计,对血栓捕捉力强,能够减少支架回撤过程中栓子脱落的概率,减少远端栓塞事件发生,使用抽拉结合技术将支架与抽吸相结合提高了一次成功开通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术者简介
牟磊
日照市中医医院
副主任医师,脑病科主任,二病区主任,脑病科党支部书记
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中国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脑静脉病变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VTE多学科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委员会常委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山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内科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
山东省脑血管病防治协会脑血管病介入专委会副主委
山东省疼痛医学会颅神经外科青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日照市脑血管病防治协会秘书长
日照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
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主编著作2部,承担国家级合作课题2项,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课题8项。获日照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
本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作线上专业交流
本内容不向非医学专业人士开放,敬请理解
讲课内容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非通桥医疗推广产品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