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I患者的小脑扁桃体疝可能是后颅窝形态和枕区脑脊液循环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只是骨性后颅窝容积偏小或后颅窝拥挤,而脑脊液电影检查未发现枕区脑脊液流速增开快或净流量减少,则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单纯减压增加后颅窝空间为主。
如果骨性后颅窝容积或后颅窝拥挤度在正常范围内,但脑脊液电影显示枕区流速增快或净流量减少,可进一步实施硬膜下减压或硬脑膜扩张成形术以改善脑脊液循环。
如果CMI患者不仅骨性后颅窝狭小,还伴有枕区脑脊液循环障碍,那么在诊疗方案中还应考虑到骨性后颅窝空间的扩大和脑脊液循环障碍的疏通。在蛛网膜下腔减压的基础上,进行更彻底的减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副院长
脊髓脊柱外科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脊柱脊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脊髓脊柱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髓脊柱专家组副组长
亚太颈椎学会国际执委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脊柱脊髓学组委员
2012年北京优秀中青年医师
曾参与脊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治疗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Neurospine编委, Spine、Neurosurgical Review 审稿专家。首次提出缺血予处理对脊髓功能的保护作用(Surgical Neurology, Vol.52(3):299-305, 1999)。以神经显微外科技术+脊柱内固定技术+术中神经电生理技术+微创脊柱手术技术相结合理念,全方位展各种脊髓脊柱外科手术8000余台。包括: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脊髓内肿瘤及椎旁、脊柱原发和转移肿瘤的的同时,可采用脊柱内固定技术矫正与维护脊髓肿瘤合并的脊柱侧弯、脊柱后突等严重脊柱畸形。首次提出Chiari畸形颅颈交界区脑脊液动力学分型及手术治疗策略,进一步完善规范了该类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发表在 Neurosurgical Review (2017);根据颅底凹陷合并与不合并寰枢椎脱位及脊髓空洞的分类特点,采用减压结合枕颈固定或C1-2固定融合技术治疗先天性颅底凹陷(Neurosurgical Review 2019);首创颈椎前方经椎体开窗手术入路切除脊髓腹侧病变(JNS Case Lesson 2021)。采用神经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颈椎病、椎管狭窄及脊柱退变性疾病;首创提出并建立颈椎病单元的理念和方法,改进并提高了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采用通道微创脊柱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椎管内病变。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篇(含SCI)。已成功主持并举办了23期全国脊髓脊柱应用解剖及手术技术研修班。累计学员600余人,均为国内各地区神经脊柱亚专业的技术骨干和后备力量。近十年来,在带领和推动我国神经脊髓脊柱亚专业的发展和推广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在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上,展示了我们中国神经外科医生在脊髓脊柱亚专业方面所做出的卓越工作和学术贡献。



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脊髓脊柱外科医师
目前为三博脑科医院专培医师组长,北京市健康保障协会会员,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脊柱脊髓专委会委员。临床方面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10年,是医院公认的“王火火”,轮转到哪科哪科火,然而也是最受患者同事欢迎的医生之一,“忙”并快乐着。科研方面已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篇,SCI文章2篇,其余作者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论著2本,承担课题4项,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汇报发言。热爱摄影,写作,绘画,健身。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参与线上网络直播及线下社区义诊。在医学界,医学论坛报等多家媒体发表医学人文类文章,曾获评医学界杂志“最牛撰稿人”称号。在微博及微信个人公众号分享医路故事。参与诊治的一些特殊病例被今日头条,北京卫视生命缘等栏目报道。参与录制的趣味科普小视频,收获50万播放量。目前仍在继续和医学媒体合作参与科普节目的录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命可贵,珍惜敬畏。
专业特长
颅颈交界区畸形,颈椎病,腰间盘突出,椎管内肿瘤,脊髓脊柱先天性疾病,脊柱侧弯及脑膜瘤,胶质瘤等神经外科常见肿瘤。
点击二维码,前往王寅千 主治医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