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大学神经科的Shadi Yaghi等开展研究确定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因静脉血栓栓塞再入院的预测因素,并比较ICH与AIS患者VTE的风险。结果发表于2023年1月的《Journal of Stroke》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Shu L, et al. J Stroke. 2023 Jan;25(1):151-159. doi: 10.5853/jos.2022.02215. Epub 2023 Jan 3.】
研究背景
脑卒中患者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高达5%的行动困难是在发病30天内发生明显的静脉血栓栓塞(VTE)所引起,甚至可导致死亡。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的相关因素,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优化治疗措施,降低脑卒中后VTE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机械或药物的VTE预防方法一般用于住院的卒中患者。但出院后,在康复医院和护理院等部门缺乏高质量监管。此外,对于颅内出血(ICH)量大的高风险患者,VTE药物预防常常考虑加重出血的风险而避免或延迟使用。脑卒中患者初次治疗出院后要确定VTE高危的患者,持续给与预防VTE的措施十分重要。美国纽约大学神经科的Shadi Yaghi等开展研究确定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因静脉血栓栓塞再入院的预测因素,并比较ICH与AIS患者VTE的风险。结果发表于2023年1月的《Journal of Stroke》在线。
研究方法
研究者检索医疗成本和利用项目(HCUP)中的全国再入院数据库资料,纳入2016年至2019年出院的主要诊断为ICH或AIS的患者,排除入院时VTE者或有VTE病史者。采用Cox回归模型确定与VTE再入院相关的因素,比较ICH和AIS患者VTE的发生率,制定卒中后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分。使用线性样曲线估计出院后90天时间内静脉血栓栓塞的再入院率。
研究结果

单变量分析发现,AIS组发生VTE再入院与未发生VTE者相比,前者年龄大(71.1±0.3岁:70.0±0.1岁;P=0.002),女性多(54.6%:49.6%;P<0.001),癌症患者比例高(10.8%:4.0%;P<0.001),心衰者多(17.6%:15.5%;P=0.020),肥胖者多(18.3%:14.0%;P<0.001),NIHSS评分高(中位数6﹕4;P<0.001),接受静脉溶栓者多(11.2%:9.4%;P=0.020),机械取栓者多(5.8%:3.5%;P<0.001),住院时间长(中位数5天:3天;P<0.001),出院后住康复医院和护理院多(56.6%:34.9%;P<0.001),发生房颤或房扑者少(19.9%:24.2%;P<0.001)。
ICH组发生VTE再入院与未发生VTE者相比,前者房颤率高(24.7%:20.3%;P=0.048),肥胖者多(20.4%:11.6%;P<0.001),NIHSS评分高(中位数10:5 ;P=0.001),住院时间长(中位数8天:5天;P<0.001),出院后进康复医院或护理院多(73.2%:50.2%;P<0.001),回家康复者少(13.8%:30.3%;P<0.001)。
Cox回归分析发现,AIS组VTE再入院率高的相关因素为癌症、PIHSS评分高、住院时间长及出院后进入康复机构护理;与房颤负相关。ICH患者VTE再入院相关风险为住院时间长以及出院后进入康复机构护理。
另外,与AIS相比,ICH的VTE发生率高(校正后的危险比=2.86;95%CI,1.93-4.25;P<0.001)。
从诺莫图推导发现,脑卒中后影响VTE风险评分有7项因素:ICH、癌症、无房颤史、肥胖、NIHSS>4分、住院时间>3天、出院后进康复护理机构;VTE风险评分0-14分为低风险,15-34分为中风险,35-45为高风险。
研究结论
作者认为,脑卒中后VTE再入院的风险在头4-6周内最高;脑出血后比AIS高3倍。静脉血栓栓塞风险与活动能力下降与高凝状态有关。作者进一步的研究目标是判断出院后早期活动以及机械或短效药物预防措施能否减少高风险患者VTE的发生。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