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4日发布 | 932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术”说卒中」第44期丨“全身显影、复合网孔”NeuroHawk取栓支架联合Apollo支架治疗AIS-LVO合并ICAS一例

杨冰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乔宏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敏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扫描左侧二维码

进入微创神通品牌专区


前言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是导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高危因素、病程、影像学表现、术中首过效应等方式有利于判断是否为ICAS导致的闭塞。我国因ICAS导致的AIS-LVO发生比例较高,由于发病机制与栓塞不同,ICAS导致的AIS-LVO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策略亦不同,手术方式更为复杂。


对于疑似由ICAD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机械取栓后,如果残余狭窄较高,影响血流,管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术可用作补救治疗。因此机械取栓联合血管成形术目前已成为治疗ICAS-LVO的主流方式。


NeuroHawk取栓支架可全身显影,全系兼容0.021in微导管,复合网孔设计可适应嵌合各种血栓,在迂曲的血管中展现良好的贴壁性和优秀的径向支撑力。


本期由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乔宏宇关敏杨冰教授带来NeuroHawk取栓支架联合Apollo支架治疗AIS-LVO合并ICAS的应用体会,复杂的病情一次取栓便达到三级再通,展示了NeuroHawk取栓支架的良好性能。





01



患者基本信息


01


男性患者,55岁。

主诉左侧肢体乏力10小时余。

现病史患者今日12:00做重体力活时突发左侧肢体乏力,表现为左上肢可上抬但握拳乏力、左下肢拖步;伴有双眼向右不全凝视,左侧鼻唇沟变浅,说话含糊;伴有大汗;伴头晕,为昏沉感;伴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外院就诊后溶栓治疗,转我院介入治疗。

既往史无。

02


查体神清;右侧不完全凝视,左侧肌力4级;NIHSS评分6分(面瘫1分,凝视1分,左上肢1分,左下肢1分,语言1分,构音1分)。


02



术前影像资料



术前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外院MRA提示:

  • 分水岭梗死

  • 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

  • 初步判断为ICAS病变



术中造影

造影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血管代偿尚可。


03



手术指征与治疗方案


手术指征:NHISS评分6分(面瘫1分,凝视1分,左上肢1分,左下肢1分,语言1分,构音1分)存在凝视、肢体乏力、语言障碍等皮层缺血症状,与DWI的梗死范围存在不匹配。


手术策略:发病10小时,NIHSS 6分,梗死面积不大,闭塞位于M1中段。故推断为M1动脉硬化狭窄急性闭塞,可能局部有血栓。在M1使用取栓支架清理血栓后,再行血管成形术。



术中涉及器械

  • 微导丝:Synchro 0.014*200cm、Transend 0.014*300cm

  • 微导管:WISsky 2.2*150cm

  • 中间导管:微创神通5F 125cm U-Track颅内支撑导管

  • 取栓支架:微创神通4X25mm Neurohawk取栓支架

  • 球囊:微创神通2.25*15mm Diveer颅内球囊扩张导管

  • 支架:微创神通2.5*13mm Apollo颅内动脉支架


04



手术过程


1

微导管到位及微导管造影。

采用同轴技术,5F U-Track颅内支撑导管支撑下,微导丝+微导管越过血栓,微导管造影,确认真腔。


操作要点:

1、考虑到合并ICAS病变,血管管腔较细,故选用5F中间导管,保证通过性;

2、借助微导管造影,判断闭塞位置及长度,选择合适规格支架。



2

支架输送及释放。

沿微导管输送6X30mm NeuroHawk取栓支架,定位后释放,可见支架通体显影,可见支架通体显影,支架中部呈现蜂腰征,辅助判断病变部位。释放后造影,可见前向血流部分恢复,动脉内替罗非班。


3

联合取栓。

NeuroHawk取栓支架的锚定,稍稍跟进5F U-Track中间导管,注意避免损伤斑块,SWIM技术取栓一次。

4

取栓后造影,发现血流恢复良好。同时可见明显残余狭窄。

5

取出的血栓

局部有血栓,可见取栓操作的必要性。

6

术中观察

观察期间,发现M1分叉前血流逐渐变差。

7

球囊成形

沿微导丝置入2.25*15mm Diveer颅内球囊于狭窄处进行扩张。


操作要点

缓慢打开球囊,压力6atm。

8

支架置入

球囊成形后,狭窄病变弹性回缩明显,借助微导丝及5F U-Track中间导管的支撑,输送2.5*13mm Apollo颅内支架至病变处,准确定位后,先用4Atm进行小压力扩张,密切关注支架打开及贴壁情况

9

第一次扩张释放后,发现血管还能耐受,予以6ATM再次扩张。




术后情况



术后造影:

造影可见支架成形良好,恢复三级血流。


术后3D重建,可见支架定位准确,血管成形良好。



术后即刻CT:

术后即刻CT,未见明显出血。



术后一天CT:

患者预后良好,NIHSS评分2分(面瘫1,构音1)。

小结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是导致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高危因素、病程、影像学表现、术中首过效应等方式有利于判断是否为ICAS导致的闭塞。准确识别出发病的机制,有助于采用合理的取栓策略。


对于由ICAS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机械取栓后,原发的狭窄水落石出,对于残留的严重狭窄,需要采用血管成形术和/或支架置入术作补救治疗,解除狭窄引起低灌注和避免局部涡流在此继发血栓形成。因此机械取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是治疗ICAS-LVO的主流方式。





术者简介

关敏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治医师,医学博士

广东省卒中学会缺血性神经介入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脑血管病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介入学组成员

广东省医学会介入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神经介入学组成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十余年,专长脑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

主持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1项

中国卒中学会评选为2021年“全国百佳取栓治疗金牌医师”称号和广东省卒中学会评选为“2021年取栓治疗金牌医师”

















杨冰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治医师,博士

第一作者发表SCI及中文期刊5篇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




指导专家

乔宏宇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神经介入专委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学会第一届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介入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卒中急诊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八、九届委员会介入学组委员

广东省卒中学会缺血性神经介入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州取栓医生俱乐部

-END-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