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14日发布 | 852阅读
神经介入-狭窄

【沙场点兵 有史可鉴】远端Trevo取栓支架保护下球囊扩张术治疗亚急性期ICAS合并局部漂浮血栓1例

李钊硕

河南省人民医院

高慧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导语

尊敬的专家同道:

大家好!“沙场点兵,有史可鉴”是史赛克公司推出的一档病例展示及点评栏目,旨在手术技术交流,产品特点演示,与各位神经介入专家共同进步。疫情虽拉远了距离,却无法降低学习的热情,让我们相约线上,博采众长,共同探讨手术技术。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病例展示

1

病情简介

患者信息:男,58岁。


主诉:头晕、行走不稳1月,加重伴智能减退5天,再发4小时。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行走不稳,伴四肢抽搐,至当地医院头颅MRI提示双侧小脑、右枕叶、右桥脑多发新鲜脑梗死,药物治疗后症状减轻。出院后坚持二级预防,此次入院5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头晕、行走不稳,伴智能减退、烦躁、视物模糊、言语欠流利、饮水呛咳、左上肢乏力,无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偏侧肢体麻木,4小时再次出现行走不稳、视物模糊等症状,急诊入院,复查头颅MRI提示:右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供血区、右侧枕叶再发新鲜梗塞。


既往史:脑梗死4年,未遗留后遗症,未二级预防;发现高血压4年,收缩压最高达220mmHg,未治疗。


个人史:有吸烟饮酒史。


家族史:无特殊。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高级智能减退,不全运动性失语,右利手,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5mm,对光反应灵敏,眼球各向运动自如,额纹对称、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右上肢肌力5级,右下肢肌力4+级,左上肢肌力4+级,左下肢肌力4+级,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双侧浅感觉对称,共济运动不合作,脑膜刺激征阴性,双侧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听诊未闻及血管杂音。


2022年7月31日外院头MRI示:1.右侧颞叶、双侧枕叶及双侧小脑半球急性或亚急性期脑梗死可能;2.右侧额叶、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并软化灶形成;3.脑白质脱髓鞘改变;4.空泡蝶鞍;5.双侧筛窦、上颌窦炎。


2022年7月31日外院脑CTA及灌注成像示:1.左颈内动脉C6段及右侧颈内动脉C7段局部略囊袋状外凸,建议随访;2.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右锁骨下动脉中度狭窄53%,左椎动脉V2段重度狭窄87%、左椎动脉V4段中度狭窄56%,右椎动脉V1段中度狭窄65%、右椎动脉V4段中度狭窄65%,基底动脉中度狭窄68%,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可能大;3.脑灌注示:右侧额叶灌注减低并侧枝循环建立可能,右侧顶叶血流再灌注,右侧颞叶及基底节区侧枝循环建立。

2

术前影像学检查

2022年7月2日外院MRI


2022年7月31日外院MRI


2022年7月31日外院头颈部CTA


2022年7月31日外院头颈部CTA


左侧椎动脉

右椎动脉DSA(2022年8月10日)造影显示右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狭窄率70%,右侧椎动脉V4段重度狭窄,狭窄率达70%,PICA附近可见漂浮一条状血栓影。

3

手术过程

300mmAsahi微导丝穿过右侧V1狭窄后,引导Gateway2.0*20mm球囊覆盖V1起始部狭窄,逐渐扩张至4ATM,然后,缓慢撤压同时跟进中间导管穿过V1狭窄留置于V2远段。XT-17微导管同轴进入中间导管,并将3.0*20mm Trevo支架顺利释放于PICA狭窄以远,远端定位于基底动脉下段。


依靠支架远端铆钉技术,同轴交换出XT-17微导管,并沿支架输送导丝引入赛诺2.0*10mm球囊至PICA狭窄病变处,缓慢扩张球囊至6ATM,复查造影狭窄明显改善,漂浮血栓亦未发生明显移位。撤出球囊后,保持中间导管负压回抽状态,回撤Trevo支架至体外,支架内可见一白色条索状质硬血栓,大小约3*7mm,复查造影PICA附近漂浮血栓影消失,远端血管床显影完整,未发生异位栓塞。


沿中间导管,送入XT-27微导管,后引入支架,完全覆盖V4段病变后准确释放,造影显示狭窄进一步改善,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影像


右侧椎动脉开口支架处理过程:送入Pilot 150mm微导丝小心通过狭窄段到右侧椎动脉V2以远,沿微导丝引入4.0*15冠脉药物涂层支架,准确定位后成功释放,造影示支架贴壁良好,无明显残余狭窄,结束手术。


术后


小结

  • 基本信息:老年男性,58岁

  • 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

  • 责任血管:双侧椎动脉

  • 目前治疗:双抗+他汀


  • 讨论目的:下一步治疗方案


专家点评

这是很有意思的病例,患者有后循环梗死,DSA检查发现右侧椎动脉开口和V4段重度狭窄,同时见到基底动脉下段AICA附件血栓,为了防止操作过程中血栓逃逸引起基底动脉闭塞,术者现在基底动脉内释放Trevo支架,起到固定和捕获血栓的作用。再沿Trevo导丝送上快交球囊扩张后,将Trevo支架取出血栓,剩下的就是常规操作。这个病例的特别之处就是利用Trevo支架既作为取栓用途,又作为保护伞,起到双重保护作用。


点评专家


汪阳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和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微侵袭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卒中学会复合介入神经外科分会常委、神经介入分会委员

中国医促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神外专委会脑血管病学组委员

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


术者简介


李钊硕

河南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后,郑州大学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三级医师组组长

河南省卒中联盟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科普学会神经重症学组常务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急性脑血管病组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介入治疗委员会委员

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6篇,中华系列8篇;目前主持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参与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医学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参与脑血管疾病专著编写3部


高慧丽

河南省人民医院

硕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专业,2012年毕业后到省人民医院工作至今,2014年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修学习

擅长急慢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对于小血管疾病和穿支病变有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脑血管造影技术,熟悉各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数年来,发表文章数篇



产品:Gateway、Trevo

技术:支架补救

部位:后循环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