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8日发布 | 383阅读
神经介入

【精选编译】重度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可导致大脑皮质变

赵明

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达人收藏

本次海军特色医学中心赵明医师编译,为大家带来《重度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可导致大脑皮质变》,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Randolph S. Marshall使用来自CREST-H研究的基线成像数据来分析狭窄颈动脉同侧半球血流动力学损伤程度是否与该半球皮层相对变薄相关,相关结果于2023年1月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Stroke》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Marshall RS, et al. J Stroke. 2023;25(1):92-100. doi:10.5853/jos.2022.02285】



研究背景



重度颈动脉狭窄可使狭窄同侧半球的脑灌注减少8%-24%。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如造影剂到达狭窄颈动脉供血半球的相对延迟时间,可见于高达50%的患者。虽然血流动力学损害与卒中和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相关,但这些血流动力学异常对脑结构的后果目前尚不清楚。皮质变薄是与认知障碍相关的影像学标志,见于创伤性脑损伤、神经退行性变和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单侧、重度、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损害对皮质厚度的影响。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颈动脉血运重建和药物管理—血流动力学(CREST-H)研究是一项由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NINDS)资助的临床研究,是NINDS资助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颈动脉血运重建和药物管理研究(CREST-2)的辅助研究。CREST-2是一组结局盲法、三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以下两组患者在卒中和死亡率方面的治疗差异:(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强化药物治疗(IMM)与IMM比较;(2)颈动脉支架(CAS)+IMM与IMM单独比较。


CREST-H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确定重度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和血流动力学障碍的CREST-2患者是否通过CEA或CAS对狭窄的颈动脉进行血管重建术后能够表现出认知获益。在本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神经内科的Randolph S. Marshall使用来自CREST-H研究的基线成像数据来分析狭窄颈动脉同侧半球血流动力学损伤程度是否与该半球皮层相对变薄相关,相关结果于2023年1月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Stroke》上。



研究方法


该研究纳入2018年1月30日至2020年11月9日期间使用CREST-H研究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MRI影像作为基线数据,动态对比敏感性MR灌注加权图像与定量灌注图像进行后处理,使用组织和动脉信号的反卷积方法获得大脑半球TTP延迟图像。对侧半球的平均厚度减去同侧半球之间的算术差异作为厚度不对称的衡量标准,阳性不对称值表明狭窄颈动脉的同侧半球皮层较薄。使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TTP延迟与皮质厚度不对称性之间的关系,以皮质厚度不对称为结果变量,以TTP延迟为主要预测因素。



研究结果


到目前为止,在纳入CREST-H的110例连续患者中,45例(41%)患者的TTP延迟至少为0.5秒,9例(8.3%)患者的TTP延迟至少为2.0秒,这是测量的最大延迟。TTP延迟在0.5秒以上每增加0.25秒,皮层厚度不对称性就增加0.006毫米(6微米)。校正年龄、性别、高血压、大脑半球、吸烟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原有梗死后,TTP延迟能够独立预测狭窄侧大脑皮质相对变薄(P=0.032)。


表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医学和影像学特征。


HTN:高血压;吸烟:当前或既往吸烟史;LDL:低密度脂蛋白;侧面:左右半球;iINFARCT:狭窄颈动脉同侧的梗死(≥10 mm为皮质,≥15 mm为皮质下);cINFARCT:狭窄颈动脉对侧的梗死;Fazekas量表:脑白质高信号负荷;TTP延迟:以秒为单位的达峰延迟时间。


图1. 12个月期间的血管内电极阵列植入和移位情况。


直方图显示109名受试者的TTP延迟分布,n=64名(59%)无延迟(0.00-0.49秒),其余TTP延迟≥0.5秒。9例(8.3%)TTP延迟≥2.0秒。每个TTP类别的受试者数量显示在柱状图上方。


表2. 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皮质厚度不对称的独立预测因素。

HTN:高血压;吸烟:当前或既往吸烟史;LDL:低密度脂蛋白;侧面:左右半球;iINFARCT:狭窄颈动脉同侧的梗死;cINFARCT:狭窄颈动脉对侧的梗死;Fazekas量表:脑白质高信号负荷;TTP延迟:以秒为单位的达峰延迟时间。


图2. 研究参与者的基线特征。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了未调整模型中TTP延迟与皮质厚度不对称之间的关系。斜率为正表明TTP延迟越长(颈动脉狭窄同侧半球TTP相对延迟越大),该半球皮层相对变薄越严重。虚线表示95%可信区间。



研究结论


重度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损害可能在结构上改变狭窄颈动脉侧供血的皮质厚度。在这一人群中,皮质变薄可能是慢性血流动力学损伤的结果。作为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的影像学标志物,皮质变薄可能对无症状性重度颈动脉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注重度颈动脉狭窄

经颈动脉血运重建和机械取栓治疗合并漂浮血栓的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典型案例


无症状颈动脉重度狭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和药物治疗的疗效对比


症状性颈动脉重度狭窄近全闭塞致同侧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高

编译.png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