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05日发布 | 1519阅读

珠江医院第一期解剖班学员进修学习总结及感悟

赵雪

湘潭市中心医院

陈日朝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虞露立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

周金旋

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勇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沈卫民

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

李越

吴川市人民医院

罗国忠

茂名市中医院

潘逸珩

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

达人收藏


2023年2月24日下午,由珠江医院神经外科中心主办的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培训班结业典礼顺利举办。(点击阅读结业典礼报道)回顾半年培训课程,通过阅读文献、线下线上理论授课以及参加各亚专业教授讲座、观摩手术操作,并结合解剖示教以及实践操作等多种学习形式,学员们完成了对显微血管吻合、神经外科颅底入路解剖、大脑解剖、神经内镜下解剖、脊柱内固定、动脉瘤夹闭等技术的培训。以下为第一期解剖班学员的进修学习总结及感悟(节选部分,顺序不分先后)。


湘潭市中心医院-赵雪

如同九月的广州,珠江医院对我们进修生的到来也是热情似火,为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开班仪式。张老师更是为我们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与目标,随后便开始了解剖之旅。


每周固定的一次理论授课从未缺席,有向经典致敬:一个个经典入路如同一部部好莱坞大片,让你回味无穷。有个人体会,有手术复盘,有失败教训。刚到实验室,我们便开始了基本显微操作训练,缝手套、纱布、人工血管。标本来了以后正式开始解剖训练。张老师会时不时来解剖室指导、示教。给我们体验最好的设备,其余的时间便是我们自己解剖、体会。我们班级可谓藏龙卧虎,有卷王之称的朝哥是我们坚持的动力,移动教科书勇哥为你随时答疑,见多识广的虞主任为你增添欢声笑语……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陈日朝

2022年9月5日在珠江医院顺利举行了开班仪式,解剖班一期来自五湖四海的10位学员相聚在羊城。刚开始一个月,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看书,知识储备。Ribas认为The more you know,the more you see.And the more you see,the more you know.我们每天进行3-4小时的显微缝合训练,从纱布上打结,到胶手套缝合、胶管缝合,再到鸡翅、大鼠血管吻合,显微血管吻合训练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期间我们参加了珠江医院举办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习周,学习了人工耳蜗植入及颞骨解剖、耳内镜颞骨解剖与手术、头颈部手术应用解剖,博取各家之长。



每周三晚上张祎年老师给我们讲课,每次讲课前围绕入路,要求我们阅读3-4篇经典文献,上课时再讲解。阅读文献,学习每个入路的经典人物及其经典文献及贡献以及经典入路,这就像看金庸的武侠小说,每个高手的绝招和必杀技是什么,他是靠什么技术和理念扬名立万、永垂史册,也即他们如此出名,他们的原创性贡献是什么?这也是教会我们学习神经外科的方法,这点使我终身受用。


10月8日我们正式开始标本解剖,我先从右侧额颞眶颧开始,显微镜下分离出面神经,分离面神经花了12天时间,先完整分离出颞浅动脉,再将颞浅筋膜、颞深筋膜浅层、颞深筋膜深层及三层脂肪垫分离。分离过程中我们10个学员反复讨论、反复看书,将筋膜间入路弄明白。其后继续进行标本的解剖,从前至后,从右到左、从头部到颈部。包括额颞眶颧入路,翼点入路、额外侧入路、Dolenc入路、Kawase入路及扩大中颅底入路(Hakuba入路)、颞下入路、颞前入路、乙状窦前入路、乙状窦后入路、枕下后正中入路及膜帆入路、远外侧入路Krause入路及Poppen入路等。还进行了眼球及颈部解剖、经鼻蝶神经内镜的解剖。学习神经外科显微解剖,不同于大学的解剖课程,需要理解经典文献的做法,理解其中的暴露范围、极限。解剖过程中需要从不同体位、不同角度感受其中的变化,将其中的解剖用相片、视频记录下来,好好体会。张祎年老师给予我们示教了前床突的硬膜外磨除、Kawase三角的磨除、经鼻蝶神经内镜的解剖、颈椎内固定技术,张老师经常抽时间到实验室给予我们指导和答疑。



江西省上饶市人民医院-虞露立

勤字当头,韩愈在《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曾国藩座右铭: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神经解剖学,尤其是颅底解剖结构复杂,专用名字众多,晦涩,难以理解,要想短期内理解和记忆,特别困难。如:手术体位的改变,展现在显微镜下完全不同的解剖结构;显微镜下缝合技术操作快、准;保持高速磨钻在颅底操作的稳定性等,而要掌握解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均需要反复学习和演练,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在Rhoton的早期学员中,Toshio Matsushima、Evandro de Oliveira、Erdener Timurkaynak,他们在解剖实验室比拼的是:谁最先到显微解剖实验室、谁最晚离开显微解剖实验室。最后也成就他们成为神经外科殿堂之星。



静,戒浮躁。显微操作(如:血管吻合、内镜与显微下颅底骨质磨除、重要结构的牵拉等),都是很精细的操作,尤其是重要功能结构操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珍惜每一次解剖机会,显露完美、保持创面精美,让实体头颅显微解剖练习变成在解剖者内心中一种真实的开颅过程。不轻易牺牲组织、不轻易切除未知结构。


读经典,博闻强记。书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经典文献阅读。分清泛读和精读的关系,在实体解剖中模拟经典技术,了解技术的演变过程,也就明白工艺技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其如:Yasargil翼点入路、Spetzler额眶颧入路、Sekhar的PLPA入路、Drake和Martin颞下入路、Dolenc海绵窦入路、Kawase岩前入路、Sammi的乙状窦后道上结节入路、Juha的眶上外侧入路、Lawton乙状窦前技术等。



汕尾市第二人民医院-周金旋

能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颅底显微解剖班学习对我而言是一件幸事。3年前因为疫情我与解剖班察肩而过,当我再次听到珠江医院有解剖班时心里很激动,因为我在基底医院无法看颅底肿瘤这方面手术,平时看的书无法在脑中形成印象,心里一直有一种求知欲及好奇心,能了解脑内结构,所以对我来说能来参加解剖班学习是幸运的。这半年通过张老师授课,才知什么是经典入路,经典人物,从一开始练习显微缝合再到标本解剖,做的每一个入路都反复看书、看文献,跟学员们一边解剖一边讨论,才能慢慢在自己脑中产生空间结构,学习解剖是枯燥的也是磨炼人的耐性,但也是一种乐趣。同时在珠江医院收获一段友谊,让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谢勇

怀着无比憧憬的心情,我参加了这次珠江医院显微神经解剖培训班。在此结业之际,回顾这段忙碌而充实的学习时光,对于解剖学习的体会更深了一点。首先,要做好理论知识储备。正如张老师所说,没有差的标本,只有烂的解剖。在此,特别感谢陪伴我们半年的大体老师。半年的理论授课共有24次,每一次上课之前张老师都会提前安排经典文献的阅读,如Yasargil、Spetzler、Sekhar、Fukushima、Drake、Martin、Dolenc、Kawase、Sammi、Juha、Lawton的经典之作,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的解剖专业书籍,了解经典技术的历史及演变过程,明白各种入路的核心思想,这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各种入路如何改良,其核心思想不会改变,这是对经典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其次,要耐心细致,戒骄戒躁。一种入路可能需要做几周,从体位、画线、皮下分层解剖、骨骼解剖标志辨识到颅骨成型、硬膜暴露范围及硬膜下可能暴露的结构,都要反复思考。这无疑使得对于大师们创立的各种入路的精髓理解更加深刻。这一点,在颈静脉结节磨除中体会更加深刻,如此狭小的空间,难以同时容纳两个器械,大师们却可以磨除少量的骨质争得手术操作空间。在乙状窦前入路及颈静脉孔区入路中,难以理解颈静脉球的具体走向及边界,反复查看骨性标本,理解各孔道的立体结构后再缓慢推进,甚至停下来,查阅书籍文献理解后再进行解剖。对于阅读书籍与解剖的区别,个人觉得解剖的过程更像是建立一种真实的触感,讲述各种入路的书籍如此之多,但是即使阅读再多,也不能获取这种实际的感受。参加解剖班之前,最喜欢阅读解剖书籍及介绍手术入路的书籍,但是发现即使读了很多遍,仍然有不懂的地方,似懂非懂,这就是实际解剖过程的收获。正如张老师所说,会者不难,难者不会。



再次,就是劳逸结合。学员们经常阅读文献到半夜,解剖至深夜,最后的两个月里,学员们经常为解剖舍去午休,错过饭点,这种对知识的渴求令人敬佩。在参加手术时感受深刻,张老师从体位摆放、画线,开颅、肿瘤切除到关颅,亲力亲为,细致讲解,十几个小时的手术时间里唯有张老师食水未进,结束那一刻,被他的敬业精神深深的感动。


茂名市电白区人民医院-沈卫民

在医院领导及科室支持下,我于2022年9月来到广州,来到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学习及参加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培训班。记得初到科室时,环境陌生,工作流程和科室老师也不熟悉,有一丝丝失落。但是,科室主任们的平易近人,科室老师们的亲切沟通,使我很快有了融入,进修期间我跟着张祎年主任组学习,张老师每周给我们授理论课及显微解剖操作讲解,手术前,张老师会给我讲解预想的手术方案,手术中,会边操作边讲解重要解剖结构及注意事项;手术后,会复看手术录像,对比术前术后影像资料,总结不足。在反复观看手术录像及标本解剖操作过程中,我对解剖结构认识更清楚,对手术关键步骤理解更深刻,也学会了如何剪辑高质量手术录像。当我看到,张老师还对某些特殊病例做简要手术笔记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年轻医师更应该努力钻研和提高手术技术。


珠江医院举办神经外科显微解剖培训班,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回到基层医疗单位后,定当不负教导,不辱使命,继续在工作中钻研和探索,努力为患者解除病痛。虽然我的进修主要方向是神经外科显微解剖,我也利用闲暇时间去学习脑血管造影技术,使我对脑血管病介入手术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学习,使我更坚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不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初心,牢记“救死扶伤”使命,将“仁心、仁术”作为医路追求,砥砺前行。


进修期间,突发新冠疫情,但是,我们没有被疫情压垮,我利用疫情这两个月时间看完了七百多页的Rhoton颅脑解剖与手术入路、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解剖与临床等专业书籍,在张老师指导下,详尽学习显微神经系统解剖及手术入路,对自己进修所学的多种疾病及标本进行PPT心得总结,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吴川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李越

在临床工作多年,由于神经外科解剖知识的匮乏,手术技能及深度一直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遂参加了珠江医院举办的为期6个月《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培训班》。珠江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这里为我们学员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如zeissKV900显微镜、强生的动力系统,艾克松的4K神经内镜。刚开始一个月我们是大量阅读张老师推荐的经典解剖书籍及各种国外经典文献和每天都要进行5个多小时的显微缝合和磨钻训练(从纱布上打结,到胶手套缝合、胶管缝合,再到鸡翅、大鼠血管吻合,用磨钻在鸡蛋壳上磨字)以锻炼手的稳定性和手术操作的精细性,为接下来的标本解剖做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解剖班共为我们设计了24节理论课(每周1次),张老师紧贴临床为我们讲解了各种经典入路如Yasargil翼点入路、Spetzler额眶颧入路、Sekhar的PLPA入路、Drake和Martin颞下入路、Dolenc海绵窦入路、Kawase岩前入路、Sammi的乙状窦后道上结节入路、Juha的眶上外侧入路、Lawton乙状窦前技术等,让我们建立一个规范标准的神经外科解剖体系。在完善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及基本功训练后,我们进入了标本解剖学习阶段,这里为我们提供了人手一个标本。解剖过程中需要从不同体位、不同角度感受其中的变化,并将其中的解剖用相片、视频记录下来,慢慢体会构建出颅内的三维立体结构从而能在现实手术中做到有的放矢。张老师定期来为大家做操作示范及指导,让大家少走了很多弯路。在这里实验室是24小时开放,学习气氛浓厚,大伙们热烈讨论的同时充满了欢声笑语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茂名市中医院神经外科-罗国忠

“致敬经典,学习经典”,这是张老师在解剖班第一节就告知我们的,同时也告诫我们解剖操作前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这样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不然只能是浪费标本。所以张老师给我们推荐了相关解剖书籍,并在每次理论课前分享经典入路文献供我们精读,如:Yasargil翼点入路、Spetzler额眶颧入路、Sekhar的PLPA入路、Drake和Martin颞下入路、Dolenc海绵窦入路、Kawase岩前入路、Sammi的乙状窦后道上结节入路、Juha的眶上外侧入路、Lawton乙状窦前技术等,实体解剖中模拟经典技术,了解技术的演变过程。张老师安排得到24节理论课,由浅至深,由上到下地讲解了经典入路及手术技术,并结合临床病例,做到从解剖映射实际,让我们建立一个规范的知识体系。


同时,严格的基本功训练亦是手术的基石。在前一个月中,我们主要锻炼显微镜下操作,从缝合纱块、橡胶手套,到模拟血管吻合练习,到鸡翅血管吻合,在熟悉显微操作的同时,锻炼显微血管吻合技术。


在理论知识及基本功训练后,进入正式的解剖学习。在解剖的过程中,一定要静下心,慢下来,在进行每一个入路的学习及操作时,都要清楚自己解剖每一处重要结构,遇到不明白的停下来,不轻易切除不明白的结构,停下来带着疑问阅读事半功倍,然后再回到标本上去验证,期间拍摄大量的解剖图片,反复归纳、整理及学习,与经典对照、印证,通过解剖学习来构建颅内三维立体构架,并且在解剖过程中要有临床思维,模拟实际手术、体位,尽量去贴合实际工作去了解每一个入路的操作过程及暴露的结构。同时张老师也会定期进行解剖示教及指导答疑,解决在解剖过程中产生的疑问,纠正不足。在标本解剖上千锤百炼就是为了不在病人身上走弯路。并且每次上课需要进行近期解剖汇报,互相分享解剖成果,讨论交流、弥补不足。



湖北十堰市太和医院-潘逸珩


首先在学习解剖之前首先要明确为什么学以及要明白解剖与临床手术的不同,我是因为在之前的临床工作中,尤其是手术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内容,早前我们的神经外科学习,除了自己找一些文献与书本来学习,大部分来源于工作之后上级医师的“传帮带”,病人怎么处理、手术怎么做都是上级医师或者带教老师指导,没有规范与系统的进行相关的神经外科手术训练,我明显的感觉到相关知识不足,尤其在阅读了相关的资料后更明白自己欠缺的多,所以就搜寻一些解剖学习的信息,刚好在与我师弟兰大二院的张景龙闲聊时提及此事,他就介绍了张祎年教授,促成了这次学习之行。


而关于解剖与临床手术的不同更要想明白,因为我们是临床医生,不是为了搞解剖而解剖,熟悉解剖并不一定能做好手术,但不熟悉解剖是一定做不好手术的,所以带有明确的目的性来学习会大大的增加学习的效率,同时通过解剖学习来构建颅内三维立体构架,这也是张老师反复向我们提及的关键,解剖学习过程中要有临床的思维,模拟实际手术、体位;再者实际临床手术讲究创伤及损伤降到最小,也就是尽量最小显露(minimize exposure),而解剖过程要尽可能的搞清楚周围关系及结构,要做到最大显露(maximize exposure);另外就像我们对待病人一样,也要爱惜来之不易的标本,在我们正式解剖之前张老师也带领我们举行了严肃而庄重的默哀仪式;对待标本要有敬畏之心,这个敬畏之心不光体现在对大体老师的尊敬,要反复清洁标本,定期更换酒精,不长时间暴露标本等等,也反应在我们解剖的日常,比如手术当中我们损伤了重要颅内结构如颈内动脉会有灾难性后果,虽然在解剖过程中弄断颈内是没有危险的,但是就是这样我们更应该对待每一次解剖、每一次操作要有敬畏之心,这样才能更好的模拟训练手术操作的过程。


如何做好以上这些呢,首先要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储备,这半年我们一共有24次理论授课,而每一次上课之前张老师都会提前安排经典文献的阅读,拜读大师们如Yasargil、Spetzler、Sekhar、Fukushima、Drake、Martin、Dolenc、Kawase、Sammi、Juha、Lawton的经典之作,同时还阅读了大量的解剖专业书籍,也讲解了神经外科历史人文及趣闻,了解各入路演化及经典来源。张老师在每次理论课上会结合理论分享相关实际病例,这些精心的课程编排让我们建立一个规范的知识体系,所以在进行每一个入路的学习及操作时,都要清楚自己解剖每一处重要结构,遇到不明白的停下来,不轻易切除不明白的结构,停下来带着疑问阅读事半功倍,这期间还会安排不同类型的讲座,也参加其他医院不同形式的学习讲座。解剖班一期一共10名学员,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所以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解剖过程遇到不懂的问题大家互相请教、热烈讨论,同时张老师也会定期答疑及示教。



其次就是要求显微及内镜操作等基本功的学习,光有理论知识还是不够的,就像学开车、游泳,无论你学习多少理论,不实际练习是怎么也学不会的,所以在解剖工作之前,我们前一个月花了大量的时间练习这些基本功,如练习显微缝合,先从8-0线到10-0线,从缝纱布块、橡胶手套、人工血管到鸡翅、老鼠等,珠江解剖班也提供了高清神经内镜,内镜下手眼配合,早期练习夹辣椒籽、自制脑出血模型练习内镜清血肿,后期在解剖学习的间隙也花时间练习上述基本功,反复巩固加强。



然后就是学习的重点颅脑解剖,结合临床进行解剖学习,回顾经典入路,从OZ入路、Dolenc入路、Kawase入路、窦前、窦后、远外侧、颈部颈椎等,由浅入深,张老师要求我们先反复学习各入路解剖,前三个月不开硬膜,期间穿插进行手术观摩,秉承Rhoton思想,干中学、学中干:手术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显微解剖学习解决,通过显微解剖的研究解决以往手术的问题。解剖过程遇到明白的问题也要停下来总结,期间拍摄大量的解剖图片,反复归纳、整理及学习,与经典对照、印证,在标本解剖上千锤百炼就是为了不在病人身上走弯路。并且每次上课需要进行近期解剖汇报,互相分享解剖成果,讨论交流、弥补不足。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