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日,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刘建民教授团队成功完成爱博医疗介入机器人控制系统注册临床研究的全国首例入组。该多中心注册研究由刘建民教授担任主要研究者(PI),旨在证实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介入手术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是长海医院践行医工融合构建“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体系、夯实多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加快神经介入领域器械创新的又一里程碑式标志。
截止目前,在中国还未有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产品获得NMPA医疗许可证,此次注册研究的成功启动对加速我国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自主研发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刘建民教授手术中)
两例患者均由刘建民教授作为主刀医生操作机器人完成手术。第一例是颅内动静脉畸形介入栓塞术后随访的患者,术前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绪后,刘建民教授通过操作机器人主端,控制机器人从端协同递送导丝和造影导管,依次超选进入左颈内动脉和左椎动脉,顺利完成脑血管造影手术。成功完成首例之后,刘建民教授继续开展第2台机器人手术,第二例受试者是一位左侧颈内动脉支架术后的患者,整个机器人辅助脑血管造影手术成功完成操作流程不超过10分钟。术中患者无不适主诉,术后恢复良好,均已顺利出院。
(首例临床成功入组完成后团队合影)
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刘建民教授团队始终践行“医工融合”,是国内神经介入领域最具科研创新能力的团队之一,也是最早关注介入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团队之一。作为爱博医疗机器人神经介入PI,刘建民教授深度参与了介入手术机器人的设计开发和动物实验等重要环节。
“介入手术机器人首先要安全,所有医学的创新,安全是第一位的。介入机器人要更精细、精准,能实现亚毫米级的操作,比医生用手操作更安全。其次,手术机器人要操作便捷。爱博机器人已能够满足非常高精度的进、退、旋转、多器械协同递送等需求。我们正在一起打造下一代更小、更轻、更智能的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我们对他充满期待。”
——刘建民
(刘建民教授与设计师探讨修订设计方案)
2022年11月刘建民教授团队开展介入手术机器人为期两周的动物实验及培训活动。
(刘建民教授利用动物实验进行团队培训)
2022年12月刘建民教授团队在线上线下众多脑血管专家们的见证下,在位于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OCIN大会现场操作机器人手柄远程控制位于长海医院手术培训中心的手术机器人,成功高效地完成了首例机器人辅助神经介入远程动物手术。
(刘建民教授在东方会现场进行远程手术)
相信在“医工融合”理念的指引下,在全国神经介入医生和医疗器械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使神经介入迈入“机器人”的新时代!
!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