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为期6个月珠江显微神经解剖学习即将结束(2022年09月至2023年02月),经历了疫情管控到全面放开,感受广州的春夏秋冬气候,在这即将结业之际,谈不上啥心得体会,做个小结:勤字当头,韩愈在《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曾国藩座右铭: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神经解剖学,尤其是颅底解剖结构复杂,专用名字众多,晦涩,难以理解,要想短期内理解和记忆,特别困难。如:手术体位的改变,展现在显微镜下完全不同的解剖结构;显微镜下缝合技术操作快、准;保持高速磨钻在颅底操作的稳定性等,而要掌握解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均需要反复学习和演练,有充足的时间做保证。在Rhoton的早期学员中,Toshio Matsushima、Evandro de Oliveira、Erdener Timurkaynak,他们在解剖实验室比拼的是:谁最先到显微解剖实验室、谁最晚离开显微解剖实验室。最后也成就他们成为神经外科殿堂之星。



静,戒浮躁。显微操作(如:血管吻合、内镜与显微下颅底骨质磨除、重要结构的牵拉等),都是很精细的操作,尤其是重要功能结构操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珍惜每一次解剖机会,显露完美、保持创面精美,让实体头颅显微解剖练习变成在解剖者内心中一种真实的开颅过程。不轻易牺牲组织、不轻易切除未知结构。
读经典,博闻强记。书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经典文献阅读。分清泛读和精读的关系,在实体解剖中模拟经典技术,了解技术的演变过程,也就明白工艺技术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其如:Yasargil翼点入路、Spetzler额眶颧入路、Sekhar的PLPA入路、Drake和Martin颞下入路、Dolenc海绵窦入路、Kawase岩前入路、Sammi的乙状窦后道上结节入路、Juha的眶上外侧入路、Lawton乙状窦前技术等。
力,是强壮的体魄。我很喜欢背诵北宋王安石在《游保禅山记》一段话: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阐述志、力、物之间辩证关系,志(坚定的志向,基本前提)+力(不断的艰苦努力)+物(一定的物质条件),才可能完成一种理想的追求。显微手术,尤其是颅底技术,耗时耗体力,挑战生理极限,没有良好身体机能,难以胜任。要求术者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保持精力充沛。


最后,感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感谢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各位教授辛勤付出,尤其是张祎年教授倾囊相授,感谢珠江医院显微神经解剖实验室的各位老师和清洁工。感谢陪伴我一起度过6个月9个伙伴,祝珠江显微解剖班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推荐关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显微神经外科解剖培训班招生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