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Orgest Lajthia等对连续纳入的LVO患者的临床、人口统计学和血管造影数据进行了回顾性评估,这些患者接受了MT治疗但再灌注不成功(mTICI评分0-2a),并进一步评估了MT失败的患病率、病因学和预测因素,结果在2023年1月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Lajthia O, et al. J Neurosurg. 2023;1-7. doi:10.3171/2022.12.JNS222152】
研究背景
机械取栓技术(MT)是针对大血管闭塞(LVO)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标准治疗,成功的再灌注与改善临床结局和降低死亡率相关。然而,尽管血管内治疗技术不断改进,抽吸导管和支架取栓(SR)器械不断进步,术者经验不断积累,仍有高达20%的LVO患者未能成功实现再灌注。重要的是,很少有研究系统地评估MT失败的原因,mTICI评分一般仅为0-2a。MT失败通常是继发于颅外因素,例如复杂的近端解剖结构使得进入颅内较为困难,以及其他颅内因素。后者可见于颅内血管迂曲、潜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或动脉夹层、顽固性血栓、远端栓塞或医源性并发症如夹层或血管穿孔。
由于以前的研究没有系统地分析过每种病因的患病率和MT失败的预测因素。在这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南卡罗来纳医科大学的Orgest Lajthia等对连续纳入的LVO患者的临床、人口统计学和血管造影数据进行了回顾性评估,这些患者接受了MT治疗但再灌注不成功(mTICI评分0-2a),并进一步评估了MT失败的患病率、病因学和预测因素,结果在2023年1月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
对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期间收集的MT患者的前瞻性数据库进行了研究。MT失败定义为脑梗死最终改良溶栓治疗(mTICI)评分<2b,统计分析接受MT治疗后再灌注失败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手术细节、卒中病因和解剖数据。
图1. 患者分类流程图
在1010例MT手术中,失败120例(11.9%)。患者平均年龄为66.8岁;51.5%的患者为男性,61.1%为白人。最常见的失败部位是颅内(93.3%),其次是主动脉弓部(3.3%)和颈部(3.3%)。在颅内失败的患者中,84例(70%)患者的失败原因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与MT成功患者相比,MT失败患者发病至动脉穿刺时间 (p=0.012)和腹股沟穿刺时间更长(p=0.04)。45例患者行补救性支架置入,39例(4.4%)MT成功,6例(5.0%)失败(p=0.765)。多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p=0.009)与再灌注失败独立相关。
表1. 基线特征
ACA =大脑前动脉;ICA =颈内动脉;IV =静脉注射;PCA =大脑后动脉;Pt =病人;VA =椎动脉。数值表示患者数量(%)或中位数(Q1,Q3)。以加粗字体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Mann-Whitney u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Pearson’s卡方检验。
表2. MT失败信息
表3. 手术特征
图2. MT失败的解剖分布
表4. MT失败的预测因素
表5. 安全性和预后
大约12%的MT手术会出现失败,MT失败的最常见原因是潜在的ICAS。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早期识别和治疗ICAS相关大血管闭塞的方法。
关注机械取栓
组 稿
张颖影 副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编 译
赵明 主治医师
海军特色医学中心
审 校
方亦斌 副教授
上海第四人民医院
终 审
洪波 教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