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23日发布 | 1965阅读

南京鼓楼医院梁维邦教授:提高MVD手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的思考与体会

梁维邦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达人收藏


本文根据第八届全国功能神经外科学术会议梁维邦教授的课件整理,欢迎分享、收藏。



点击观看视频




MVD治疗面肌痉挛有效率高,并且是目前根治面肌痉挛的唯一方法,诸多研究同样证实治疗是有效的,但临床上要做到很有效,非常有效,或都有效,是一个难题。


如何提高疗效,减少复发,仍然是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


复发是指术后一段时间内完全治愈,然后重新出现症状,重现的症状可以比先前轻、重或相同。据文献报道,复发率在3.3%~20%,一般在6.98%。治疗无效包括延迟治愈和无效。延迟治愈,大部分患者一年之内症状消失,最长3.5年,超过一年者罕见。无效者指术后随访治疗无效的,而随访多久视为无效,尚无定论。


无效及复发的原因包括:


1、可能为责任血管判断错误/遗漏新的压迫形成;

2、Teflon位置/形状不当;

3、局部蛛网膜增生及粘连。


统计我院自2006年01至2018年收治的面肌痉挛行MVD治疗患者中,复发和无效共45例,其中复发28例,无效17例。术中所见引起复发/无效的原因中,责任血管遗漏有10例(占22.2%),责任血管回位,再次形成压迫有23例(占51.1%),Teflon和REZ区明显粘连/形成压迫7例(占15.6%),首次手术解剖结构辨认错误5例(占11.1%) 。


一、责任血管回位

患者石某某,男,70岁,8年前在我院行左侧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恢复可,面部无抽搐。入院前3个月症状复发,再次行mvd术。术前评估:术前患者左侧面部抽搐明显,磁共振影像提示面听神经根部与周围血管关系密切,局部解剖结构尚清,蛛网膜下腔空间充足,评估可行第二次手术。术中可见,原本垫离的椎动脉回位,重新压迫血管,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使再次分离难以达到,故在脑干腹侧部建立支点,重建空间,达到减压目的。术后患者面部抽搐停止,提示手术效果良好,未见明显听力损害、面瘫等并发症。

二、Teflon和REZ区明显粘连

患者张某某,女,65岁,6年前出现左侧面部不自主抽搐,行左侧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患者恢复可,面部无抽搐,5年后复发。术前评估可行第二次手术,术中见责任血管与脑干形成粘连,无法大范围推移,因此,做脑膜补片进行血管隔离。患者术后面部即刻停止抽搐,恢复良好。

三、并发症发生率高

患者赵某某,女,66岁,3年前出现右侧面部不自主抽搐,在外院行右侧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4个月复发。术前评估可行第二次手术,术中可见局部很多异物堆积,故顺利清理局部后,重新垫离血管,结果患者术后第9天,出现右侧面瘫,经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出院。由此可见,此类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确实很高。


因此,根据临床案例关于进一步提高MVD治疗HFS有以下几点体会:


1、椎动脉相关HFS

充分移位,预留足够空间。考虑到大动脉减压后回位的可能性,预留足够空间减少Teflon对脑干和神经的压迫,做到多点放置;另外,对于后组颅神经水平外移VA困难时,需要在脑干腹侧面增加支点。

2、避免置入的Teflon和REZ区直接接触

置入的Teflon尽可能旷置REZ区;对于冗长、迂曲的动脉,悬吊责任动脉是理想的减压方法。悬吊放置优势:稳定牢靠,制作方便,避免脑胶使用造成的神经损伤,便于术中调整。

3、REZ区和脑干的同时减压

当责任血管同时压迫REZ区和后组颅神经腹侧,要争取REZ区和脑干的同时减压。翻转移位后组颅神经下方迂曲、环状行走的责任动脉有利于减少术后延迟痉挛。

4、电生理

电生理监测对提高疗效、防止复发有一定的意义,并且强调专人专职,经过系统培训;同时,需要麻醉医师的良好配合。


-END-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3&channelTitle=功能&mpId=729&ocsId=787.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更多“功能”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