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8日发布 | 1489阅读

脊髓圆锥肿瘤的诊疗策略

神外年会每日会讯

神外年会每日会讯

贾文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6381227107833633521579069.jpg

脊髓圆锥部肿瘤是指直接生长于圆锥或累及圆锥的椎管内肿瘤,其病理类型多种多样,有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室管膜瘤、星形胶质瘤、畸胎瘤、脂肪瘤、转移瘤、血管瘤、脊膜瘤等,其中髓外以神经鞘瘤多见,髓内以室管膜瘤和星型细胞瘤多见。脊髓圆锥是指脊髓下端逐渐变细呈圆锥状结构,位于腰膨大以下,下续终丝。脊髓圆锥多位于L1椎体水平,最高者位于T12-L1椎间盘层面,最低者位于L2椎体的上1/3。脊髓圆锥下端位置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脊髓圆锥内主要包括S3-5神经节和尾节,被马尾神经围绕,其中S3-4为膀胱中枢、S3为肛门直肠中枢,主要负责膀胱、直肠的反射及生殖器功能,支配膀胱和肛门括约肌和临近的生殖器官。故有人将脊髓圆锥称为“脊髓的脑干”,圆锥肿瘤称为“脊髓的脑干肿瘤”。脊髓圆锥部肿瘤一方面对脊髓神经组织造成压迫,另一方面改变脊髓圆锥微环境,造成神经功能障碍,从而使患者在临床上出现运动、感觉及大小便障碍。

目前国内外对脊髓圆锥肿瘤研究有限,根据文献汇总,总结脊髓圆锥肿瘤流行病学特征

圆锥肿瘤整体发病平均年龄为36.2~46.9岁。男女比例约1:1,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髓外和髓内的比例为3:1。脊髓圆锥肿瘤各病理类型发病率:神经鞘瘤为34.7%~40%,脊膜瘤为13%~18%,皮样/表皮样囊肿为11.2%~13%,畸胎瘤为8%~10%,脂肪瘤为10%~13%,胶质瘤为7%~10%,血管瘤为1%~2%,转移瘤约0.3%。

与其他位置的脊髓肿瘤相同,脊髓圆锥肿瘤主要诊断方式是脊柱MRI,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脊髓组织纤细脆弱,在肿瘤切除过程中,脊髓或单个神经根可能因牵拉、热传导或血管损伤而受损。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及时发现并纠正,这种损害是可逆的。为了检测这种潜在的可逆性损伤,术中电生理监测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神经根受到刺激,那一侧相应肌肉中的电刺激就会被记录下来,这些反应是即刻的。在手术过程中,术者可以通过电生理变化判断脊髓神经实时状态,决定暂缓或停止手术操作,从而减轻术后反应,提高生活质量。不同于其他位置脊髓肿瘤,脊髓圆锥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大小便功能障碍,因此在术中电生理监测中,括约肌功能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球海绵体反射(BCR)是通过对阴部神经的刺激和肛门外括约肌的记录,用于对反射回路的连续监测。球海绵体反射减退是圆锥功能损伤的早期表现。

手术切除是脊髓圆锥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了解掌握术中技巧及策略,可以在操作中减轻脊髓损伤,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髓外肿瘤多为神经鞘瘤或神经纤维瘤,常与马尾或圆锥有粘连,宜小心分离,可分块切除。但若瘤体积较大,可先行瘤内分块切除,最后分离肿瘤包膜,以减轻对圆锥部脊髓的损伤。髓内肿瘤如室管膜瘤,常有边界,颜色呈灰褐色,易辨认,应尽可能在显微操作下全切,因该部位的室管膜瘤多在圆锥末端可见,室管膜瘤向下可累及终丝,或完全由终丝长出,在电生理监测下可离断终丝全切肿瘤。畸胎瘤的复发与否往往取决于肿瘤囊壁成分的切除程度。术中应找到并处理肿瘤囊性部分,切开囊壁,清除肿瘤囊内容物。内壁虽然与周围脊髓或神经根粘连,但往往在某些位置可见其与正常神经根或脊髓存在间隙,沿此分界分离及剥离肿瘤内膜,进而全切或部分切除肿瘤。

外科切除是治愈脊髓圆锥肿瘤安全有效的方法。但不可否认的是,脊髓圆锥肿瘤的治疗技术仍存在局限,需要进一步了解脊髓圆锥的解剖细节,提高电生理监测技术,乃至从分子基因层面研究,从而达到安全且高质量的治疗。

1676626672739087.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