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致死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影响。本研究主要论述脑出血超早期外科干预的合理性,强调手术治疗时间窗,提出超早期救治的“黄金一小时”理念,同时阐述实现超早期救治必备的要素。
无论是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还是脑创伤,相关基础研究均发现,神经元会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快速死亡。当脑血流量下降30%,时间超过30 min时,将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早期治疗可保留功能并延长生命。伤后4 h后治疗的患者病死率比伤后4 h内治疗增加3倍以上。因此,及早、尽快地去除病因是脑损伤治疗的基本原则。
高血压脑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一直存在争议,其焦点在于手术损伤与获益之间的权衡。一方面,手术的获益显而易见,不但可以解除出血之后的占位效应导致的脑原发性损伤,同时能够减轻后续炎症风暴等引起的脑继发性损伤。
目前,能否早期手术的关注焦点包括:(1)手术能否有效防止再出血。2001年曾发表过的研究结果提示,外科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再出血比例高达40%,死亡超过30%,导致这项研究提前终止。(2)时间窗的定义。STICH研究未获得阳性结果,但其平均接受手术的时间约30 h,这明显高于缺血4.5 h的时间窗,延后的治疗抵消了手术的获益。在亚组分析中,8 h内手术的患者具有更好获益的趋势。(3)手术患者的选择。与缺血性卒中通过灌注评分等筛选患者不同,脑出血缺乏精准的定量与评估。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有许多学者尝试对脑出血影像数据、检验数据、监护数据等多模态数据进行挖掘,构建预测模型,能够筛选出再出血风险小、手术获益大的患者。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神经导航技术、神经内镜技术、手术技巧、内科管理的进步,实现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黄金救治一小时,提高手术的效果已经成为可能。实现“黄金救治一小时”的要素包括:(1)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等,精准定量评估,选取可以手术获益的患者。(2)通过内镜、导航等技术手段,提高手术的技巧,减少手术损伤,有效清除血肿。(3)通过术前影像定位、止血材料等确切止血,终止出血的病理过程。(4)优化救治流程,诊疗前移至急救车等。
伴随技术的进步,完全清除血肿、减少手术损伤,有效控制再出血已经成为可能。我们应重新审视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时间窗的问题,开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新时代。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