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7日发布 | 1088阅读

脑机接口技术临床研究

神外年会每日会讯

神外年会每日会讯

赵继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达人收藏

6381219034127969666119414.jpg

脑机接口(BCI)是指在人或动物脑与外部设备间创建的直接连接通路不依赖于脑的正常输出通路(外周神经系统及肌肉组织)的脑-机(计算机或其他装置)的一种全新通讯和控制技术。

脑机接口经历了学术探索、科学论证、应用实验三个历史时期。对脑机接口的研究可以追溯至1924年,德国精神科医生汉斯·贝格发现了脑电波,人们注意到意识可以转化为电子信号被读取。以此为基础,脑机接口技术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1969年德裔美国神经学家埃伯哈德·费兹将猴大脑中的一个神经元连接到一个仪表盘,这只猴成为第一个真正的脑机接口被试对象。1970—2000年脑机接口进入科学论证阶段。

进入21世纪,脑机接口技术从科学论证阶段逐步走向应用实验阶段。世界多国科研高校投入脑机接口研究,不仅有Neuralink为代表的公司推出概念产品,谷歌、微软、脸书科技公司都明确支持发展脑机接口技术研发。

我国的脑机接口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在北上广及重点省会城市成立脑科学研究相关中心和实验室,并于2017年和2018年分别成立了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推动脑机接口技术的创新和发展。2021年中国启动脑计划进一步推动脑机接口的蓬勃发展,富有成效脑机接口技术开发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在临床医学方面取得初步结果。2014年,浙江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在四肢瘫痪的患者颅内植入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基于皮质脑电信号辅助患者通过意念控制机械手完成猜拳动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展开意识障碍研究,运用神经调控、脑机接口等技术最大限度实现意识恢复、神经功能改善。另外,利用脑机接口技术治疗帕金森病合并帕金森痴呆;开发隐蔽汉语言通讯脑机接口系统;应用柔性微阵列电极精准定位脑干背侧核团;绘制人脑运动功能区精细定位图谱为脑机接口研究奠定基础;硬脊膜外电极刺激技术治疗脊髓损伤等方面都取得初步成果。

脑机接口技术未来发展方向。目前脑机接口的通信速率仍较低,在大脑与机器之间建立高效的信息交流通道,是实现高性能脑机接口的关键。 “从脑到机”(将脑信号转换成意图运动指令)与“从机到脑”(将与外部环境交互的设备捕获的感觉信息传递至大脑)双向脑机接口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在脑机接口应用的过程中,如何对脑活动数据进行有效安全的管理并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医师、科学家、工程师、伦理学家、政府监督机构和患者权益团体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脑机接口的健康快速发展。值得高兴的是,2022年2月8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成立“脑机接口产业联盟”,联合几十家脑机接口领域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同发起成立,发挥“政、产、学、研、医”桥梁纽带作用,为我国脑机接口、脑机交互、脑机智能领域规划布局提供支撑建议,加强跨领域与行业交流,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探索,开展标准和测试研究,培育和构建产业生态,更好地支撑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

总之,脑机接口通过在脑与机器之间建立连接,可以替代、恢复、增强、补充脑功能,为脑功能损伤患者康复带来福音。目前脑机接口应用还处在临床试验阶段,许多技术和伦理问题尚待解决。随着脑研究深入,未来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脑机接口的发展需要加强“政、产、学、研、医”的通力合作,以及人才培养。神经外科理当成为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的主力军,应该积极投入脑机接口技术的研究。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