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7日发布 | 1033阅读

神经外科临床创新及转化研究

神外年会每日会讯

神外年会每日会讯

张建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6381219096101406733850613.jpg

神经外科及所有其他临床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临床研究及创新、转化。就临床研究而言,我把它分为3个层面,也就是临床基础研究、纯临床研究、临床转化研究。近年来,我院及科室也非常重视创新发展,2017年学校在“医工信结合平台”设立了医学创新中心;2019年在全国成立了首个脑科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即“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旨在进一步加强脑领域基础及临床的合作研究;2021年学校成立了“浙江大学脑机调控临床转化研究中心”,设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两个分中心,神经疾病分中心落户在我科。医院这些年也大力推动临床创新工作。自2020年开始每年举办“广济创新项目大赛”,涌现出许多创新项目。可喜的是科室连续两年获一等奖项目。此外,医院还大力度推出了创新中心“5510工程”,即计划用5年时间,每项500万,共资助10个项目,围绕某个疾病有所创新突破,我科共获2项资助。此外,我科选手还获得全国首届“神机妙术”神经外科新技术评审会金孵育奖。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陶祥洛教授和“杭州西子光学仪器厂”一起合作研发了国产手术显微镜,成为国产手术显微镜的三大基地之一。使我科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大力推动了我科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科室早年还和杭州制冷机厂合作,研制了我国首台“液氮冷冻仪”,用于冷冻摘除脑瘤。成果发表在《中华外科杂志》上。2009年“一种显微枪式钛夹钳”获国家专利,对经蝶手术中碰到的严重海绵间窦出血的止血及鞍膈反折处脑脊液漏的处理有很好的效果。科室还在立体定向的手术器械、计算方法、流程改进等做了许多创新工作,根据临床研究推出了脑干出血的“浙二分型”,提高了脑干出血的治疗效果。和海康威视公司合作研发国产电子神经内镜取得很好成果,突破神经内镜国外产品的垄断。和浙江大学工科团队合作研发“超声扫描成像脊柱脊髓无辐射导航技术与系统”取得重要突破。和西湖大学合作研发的“光学投影导航系统”也取得重要进展,为基层医院开展神经导航带来了希望。此外,科室还和杭州佳量公司合作,研发出具有较好创新性的新款“磁共振引导下激光消融系统”,为同类设备国产化作出贡献。

值得一提的是,科室和浙江大学工科团队十多年来的合作,在脑机接口临床转化研究中更是走在了全国最前列,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2014年,在动物实验基础上率先在我国利用癫痫患者的皮层埋藏电极信号,用“意念”控制机械手完成“石头、剪刀、布”运动。2019年完成我国首例利用高位截瘫志愿者脑内植入Utah阵列电极,从而意念控制机械手臂的三维运动完成进食、饮水和握手等一系列上肢重要功能运动。为下一步研究利用脑机接口进行运动功能重建及辅助康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21年,团队经过十年潜心研发,完成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闭环脑机接口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神经刺激器(Epilcure),是国际第二款同类产品。经过当年3例患者的初步临床研究,结果令人满意。目前正在进行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有望成为难治性癫痫患者全新的治疗方法。

科室一系列临床创新及转化研究大力推动了学科发展。这些成果不但使科室在这些领域走在全国前列,提升了科室声誉,更是拓宽了学科发展的视野和高度,值得大家重视。

总之,临床创新及转化研究是永恒的话题,越来越重要,它无处不在,需要主动寻找和探索,更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是驱动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