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13日发布 | 2171阅读
神经介入-动脉瘤

Lattice™ Time丨艾柯医疗Lattice™辅助弹簧圈栓塞海绵窦段动脉瘤

杨东虹

大坪医院

达人收藏


前言

艾柯医疗
/  AccuMedical

艾柯医疗成立于2017年,总部及生产中心位于北京,研发中心位于美国加州,具备完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能力,致力于开发一系列针对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诊疗的神经介入类创新器械及相关通路类器械。始于精准,视同己用艾柯医疗Lattice™赤诚呵护生命,驶向爱与未来。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艾柯医疗主导产品之一,是国内首款机械球囊搭载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

  • 开创性采用机械球囊输送支架,从支架内部进行辅助膨胀,实现原位释放不扭结、导丝稳定不前窜。

  • 支架采用钴铬合金材质,在机械球囊的辅助膨胀配合下,径向力足、贴壁性佳。

  • 支架和机械球囊均采用MIROR表面改性技术处理,减少致栓性、均匀内皮化。


点击或扫描二维码

了解更多关于Lattice™






01


临床信息


基本信息:女患,59岁


主诉:头痛2月入院。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尚可,可答切题,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直径约3mm,眼睑无下垂,眼球运动正常,眼底无出血,粗测视力正常,鼻唇沟无变浅,张口无歪斜,颈阻阴性,四肢活动好,四肢肌力V级,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


术前影像资料


02

术前CTA:外院头颈CTA显示左侧海绵窦段动脉瘤,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双侧颈内动脉虹吸段管壁钙化斑块,相应管腔轻度狭窄,提示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右侧大脑前动脉A1段缺如。

03


治疗方案



初步诊断

1.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

2.颈内动脉粥样硬化


侧别位置*:左侧、海绵窦段

动脉瘤的形态长椭圆形

动脉瘤大小*(mm)高 4.11mm

动脉瘤颈宽度*(mm)绝对宽颈 5.38mm

载瘤动脉直径*(mm)远端 3.8mm;近端 4.7mm



治疗方案

本次治疗动脉瘤为左侧海绵窦段未破裂动脉瘤,瘤体呈宽椭圆形,深颈比较小,弹簧圈栓塞效果一般,瘤颈较宽需要支架辅助。载瘤动脉条件尚可,使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比较理想,同时由于动脉瘤形态不规则,选择合并弹簧圈栓塞促进动脉瘤愈合,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



术前难点分析


动脉瘤瘤颈分析:

累及载瘤动脉周长:<1/2周长

瘤颈处所处血管部位:平直血管



术中造影


操作步骤

1. 穿刺

穿刺部位及穿刺鞘:8F 血管鞘

2. 造影

造影导管:5F 单弯

造影导丝:泥鳅导丝 150cm


右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血管情况良好,右侧大脑前动脉不显影。


载瘤动脉近端造影:左侧颈内动脉正侧位造影,动脉瘤位于海绵窦段,颈内动脉近端血管平直,I型海绵窦段,血管条件尚可。前交通开放,同侧A1优势。


LATTICE™测量选型:

直径:

远端锚定点:3.89mm

瘤颈远端:3.38mm

瘤颈近端:3.22mm

近端着陆点:4.48mm


覆盖长度:21.92mm



耗材信息

  • 导引导管:8F 90cm

  • 颅内支撑导管:6F 115cm

  • 弹簧圈微导管:直头 150cm

  • 微导丝:0.014” 200cm

  • 支架微导管:SINE™ 154cm

  • 血流导向密网支架:Lattice™ AF4403FB 4.4-15

  • 栓塞材料-第1枚(成篮圈):6x20

  • 栓塞材料-第2枚(填充圈):5x15

  • 栓塞材料-第3枚(填充圈):3.5x9


手术过程


04


手术操作

微导丝、微导管到位:

SINE™微导管、6F中间导管同轴上高,微导丝引导SINE™顺利上高至M1平直段。微导丝引导弹簧圈微导管顺利进入瘤内。

Lattice™输送到位:

Lattice™体外充分水化后,经微导管顺利输送至M1起始部。

Lattice™远端显影线圈释放:

系统整体撤至M1段起始处,固定支架导丝回撤SINE™微导管释放Lattice™远端显影线圈


Lattice™远端释放:

在颈内动脉末端固定支架导丝回撤SINE™微导管原位释放Lattice™远端,机械球囊释放后Lattice™远端即刻顺利打开。

Lattice™中段释放:

继续固定支架导丝回撤微导管释放Lattice™中段,第二个球囊推出微导管打开后,海绵窦段前曲处支架即刻打开贴壁良好,非减影造影显示Lattice™整体打开贴壁良好。


Lattice™近端释放:

继续固定SINE™微导管推送支架导丝释放Lattice™近端,旋转透视及非减影造影整体打开贴壁良好,Lattice™远端锚定在后交通动脉,近端锚定在海绵窦段水平部,远近端锚定点与术前计划一致。


Lattice™完全释放后支架重建:

旋转造影后支架重建,再次确认Lattice™远近端锚定点理想,支架整体打开贴壁良好。


弹簧圈栓塞:

依次填入三枚弹簧圈至满意,撤出弹簧圈微导管后,多角度造影显示动脉瘤不显影,Lattice™支架整体打开贴壁良好,无需后处理。


术后造影:

标准正侧位造影显示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畅通,颈内动脉主要分支血流正常,动脉瘤不显影,手术结束。


术后总结


  •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由于搭载了机械球囊,支架头端更容易打开,常规采用原位释放,能提高支架锚定精准度,可以避免其他FD远端释放后再回拉带来的繁琐操作,大大降低手术难度。


  •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机械球囊可以帮助支架在转弯处更好打开贴壁,不需要采用传统FD的摆动技术即可轻松释放。


  • Lattic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通体显影,便于术中观察支架打开贴壁,同时钴铬材料具有较强的径向支撑力,支架贴壁能力较强。


  • 本次手术动脉瘤位于硬膜外,由于占位效应不严重,且动脉瘤形态不规则,辅助栓塞弹簧圈可以促进动脉瘤愈合,降低动脉瘤再次破裂风险。






术者简介



杨东虹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

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中华医学会重庆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神经介入组副组长

1989年就职于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外科,从事神经外科专业33年,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及神经导航等微创技术,熟悉颅脑外伤、颅内肿瘤、椎管肿瘤的诊治,尤其长于脑血管疾病及脊髓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其中Willis覆膜支架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技术居全国先进水平,血流导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技术居重庆地区领先水平

在国内各种期刊发表医学论文20篇,SCI论文8篇,曾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一次



特别说明:本页面所载的内容、信息、评论仅供参考,与公司的立场无关。如果您是一位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您应该通过自己的专业判断评估本页面提供的所有信息。如任何个人或其他媒体、网站欲转载使用本页面所载内容,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Lattice Time

8.0万阅读 | 49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