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病例简介
基本信息
患者:男,38岁,因 发现言语不能,右侧肢体无力5.5小时入院。
患者入院5.5小时前睡眠中被家人发现,其言语不能,四肢均可活动,就诊于外院完善相关检查后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上述症状未见好转,在入院1.5小时前来院途中出现右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症状持续存在。
神志清,精神差,混合型失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mm,双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双眼向左侧凝视,右侧鼻唇沟浅,伸舌右偏,左侧肢体可抬离床面,右侧肢体肌力0级。NIHSS评分16分。
02
术前影像学


复查颅脑CT颞叶梗死表现:
核心梗死体积33.43ml,低灌注体积153.98ml,Mismatch120.55ml。
03
术前讨论
1.脑梗死
2.左侧颈动脉系统闭塞?
患者CTP明确提示颅内大面积低灌,且核心梗死区小,符合超时间窗急诊取栓指征。患者症状波动,提示存在颈动脉系统狭窄,串联病变可能,依据造影选择顺向开通或逆向开通病变血管。
术中涉及主要介入器械选择6F NeuronMax088 长鞘
ACE60抽吸导管或取栓支架
Protend保护伞
Wallstent支架
0.014in微导丝
Headway21微导管
04
手术过程

造影发现:左侧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终末端闭塞;右侧前循环及后循环向左侧前循环代偿差。

6F NeuronMax长鞘引至左颈总动脉末端,保护伞下,3mm×20mm球囊扩张C1狭窄处。

在球囊支撑下将6F NeuronMax越过C1段狭窄,回收保护伞,造影发现MCA上干闭塞。

微导丝、微导管引导下将ACE60抽吸导管超选到上干闭塞处,负压泵持续抽吸。

血管再通后,保护伞下,5mm×30mm球囊扩张后,颈内动脉C1段狭窄处置入9×40mm支架。

造影提示左侧颈内动脉系统再通,C1段狭窄处支架成型良好。

患者额颞区梗死灶,病人右侧肢体4级出院。
05
总结和讨论
串联病变患者血栓负荷大,单纯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不高,而血管内治疗可以明显提高串联病变的血管再通率。
对于醒后卒中和超时间窗患者,借助核心梗死-低灌注不匹配,临床症状-影像不配合,DWI-FLAIR影像不配合,证实有可挽救的脑组织,行血管内治疗可使多数大血管闭塞的脑梗死患者获益。
对于串联病变的发病机制,抽吸取栓手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于支架取栓的优点。
术者简介
王鹏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急诊取栓、颅内外支架置入手术
山东省医师协会委员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委员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