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名古屋大学大学院医学系研究科·医学部医学科神经外科的Ishikawa K等人评估了4D-DSA用于DAVF的血管解剖学诊断,结果发表于2022年12月的《Interv Neuroradiol》杂志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Ishikawa K, et al. Interv Neuroradiol. 2022 Dec 15;15910199221145526. doi: 10.1177/15910199221145526.】
硬脑膜动静脉瘘 (DAVF)通常通过2D-DSA和常规3D-DSA进行诊断分析。最近,四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4D-DSA)这一新技术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评估4D-DSA在评估DAVF解剖血管结构方面的能力。来自日本名古屋大学大学院医学系研究科·医学部医学科神经外科的Ishikawa K等人评估了4D-DSA用于DAVF的血管解剖学诊断,结果发表于2022年12月的《Interv Neuroradiol》杂志上。
本研究共纳入10名在该中心接受3D-DSA和4D-DSA的连续DAVF患者,4D-DSA图像使用西门子双C(SIEMENS Artis QBA-Twin)“6s DSA Dyna4D”程序获得。就图像的可视化质量评分(4=优秀,3=良好,2=受损,1=严重受损,0=不可诊断)以及血管结构的诊断质量评分(优:可诊断包括供血动脉、瘘点和引流静脉、好:可诊断但不包括供血动脉、瘘点和引流静脉、差:不可诊断),将4D-DSA图像与传统3D-DSA的MPR图像进行对比评估。
其中一位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4D-DSA图像,见图1。
图1. 海绵窦硬脑膜动静脉瘘,有多条来自右侧上颌内动脉分支的供血动脉(红头箭头)。4D-DSA的前后位视图和侧位视图是可以清楚地观察到静脉显像的阶段。引流至同侧岩上窦(黄色箭头)和通过海绵间窦到对侧岩下窦(黄色箭头)。这些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和区分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通过3D-DSA获得的MPR图像比通过4D-DSA获得的图像具有更好的供血动脉和瘘口可见性(p<0.05),至于引流静脉,二者评分相当(见图2)。二者的诊断质量评分几乎相同。
图2. (a)供血动脉的对比:在矢状位视图中,左侧是3D-DSA图像,右侧是4D-DSA图像。二者均可见动脉供血管(箭头),3D-DSA的平均得分为4,4D-DSA的平均得分为3.5。(b)瘘口的对比:在轴位视图中,左侧是3D-DSA图像,右侧是4D-DSA图像。二者均可见瘘口(箭头),3D-DSA的平均得分为4分,4D-DSA的平均得分为3分。(c)引流静脉的对比:在轴位视图中,左侧是3D-DSA图像,右侧是4D-DSA图像。二者均显示了引流静脉(箭头)。3D-DSA和4D-DSA的平均得分均为4。
4D-DSA与常规3D-DSA一样适用于评估DAVF诊断。在区分精细血管结构方面,从4D-DSA收集的MPR图像可能略逊于从3D-DSA获得的图像。需要优化注射方案、更好地标准化耗时的重建以及与独立审查员进行的研究,以进一步评估4D-DSA的功效。

关注硬脑膜动静脉瘘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