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6日发布 | 647阅读

【CNIT专栏】乘势开拓谱新篇!CNIT创新转化论坛圆满举办

CNIT

神经医学创新与转化联盟




春风送爽千山翠,瑞气迎临万象新。正值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年会暨第九届中国神经介入大会(CFITN2022),为探索神经医学创新转化发展的新范式,引领推进神经医学高质量发展,2月3日,CNIT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CNIT创新转化论坛。


本次论坛聚焦创新研究和创新转化两大模块,以三大创新研究为主,多个创新分享为辅,具体呈现四大亮点:正式启动“2023年度神经介入十大创新方向”评选,引领行业创新发展;启动《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第一版)》,绘制创新研究新篇章;成立CNIT经桡介入创新协作组,赋能神经介入经桡入路创新技术发展;6大CNIT合作伙伴优秀企业分享创新转化全路径,为论坛增添异彩。


神经医学及创新转化领域各位专家齐聚一堂,CNIT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教授,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脑科医院院长蔡艺灵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主任管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脑血运重建中心主任焦力群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治疗中心主任、河南省脑血管病医院常务副院长李天晓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史怀璋教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石忠松教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首席专家王大明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王东海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谢晓东教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张猛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李佳睿教授,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林教授,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锐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聪慧教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龙建武教授等嘉宾线上线下出席。


CNIT创新转化论坛现场


CNIT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教授致辞表示,自成立以来,CNIT积极围绕神经医学领域开展创新培训、创新研究、创新活动、创新大赛、创新转化等多种形式创新转化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切实帮助了很多临床医生把创新想法转化为产品,推动了转化进程,逐渐在行业里掀起了创新热潮。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交流,随着神经医学创新转化概念日渐成熟,CNIT在多方创新主体的共同推动下,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法,为社会、为患者创造了更加便捷、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方法。2023年,CNIT将部署多项创新研究工作,并打造神经医学创新系列丛书,涉及神经介入、脊柱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医学等神经医学领域,以期为广大创新同道提供更多学习与参考。


他指出,未来,CNIT将继续承担起神经医学创新转化全链条服务的义务,不断为神经医学创新发展献其智,尽其力,谋其事。同时,他希望,各位创新同仁能够在CNIT这一创新天地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帮助,为中国神经医学的各个方面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张鸿祺教授致辞


引领创新发展
启动神经介入十大创新方向评选
为汇聚神经介入领域的创新同道智慧,挖掘解决实际临床痛点,提升重大创新方向前瞻布局能力,加快推动神经介入创新领域医产学研资融合与发展,CNIT计划每年开展一次“神经介入十大创新方向评选”活动。


在此次论坛上,张鸿祺主任、蔡艺灵院长、管生主任、焦力群主任、史怀璋主任、石忠松主任、王大明主任、谢晓东主任共同启动了CNIT“2023年度神经介入十大创新方向”评选


“神经介入十大创新方向”评选启动


据CNIT秘书长张宁介绍,通过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专家定向推荐的方式,“2023年度神经介入十大创新方向”评选瞄准国内外神经介入领域前沿创新方向,征集该领域存在的临床问题、创新设想、系统解决方案或创新产品。


同时,评选将以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指标,按照专家初评、网络评选、联合发起专家终评的评选流程,并进行终评分数计算,获得最后评选结果。目前,CNIT已收集到来自57位推荐专家和25位访谈专家的70余项创新方向,涵盖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康复、神经医学生态等领域。


张宁秘书长介绍“神经介入十大创新方向”评选

以创新之水浇灌神经医学创新之花,评选将深入探索神经医学发展未来路径,吸引更多创新人才与资源参与,共同推进神经医学创新转化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开启研究新篇章
编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领域白皮书
此外,张鸿祺主任、焦力群主任、蔡艺灵院长、管生主任、史怀璋主任、石忠松主任、王大明主任、谢晓东主任共同启动了《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白皮书(第一版)》正式编撰工作。


白皮书启动仪式


该白皮书将由CNIT指导,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焦力群教授担任主编,联合来自医疗机构、高校院所、企业、投资机构的60余位行业专家共同编写。


焦力群教授在论坛上详细汇报了白皮书的编写工作。他指出,结合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和CNIT创新研究的丰富经验,白皮书共分为七大章节,从疾病本身出发,梳理临床和器械发展脉络,挖掘临床创新真实需求,并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疗路径“诊断-治疗-康复”作为研究主线,系统梳理诊疗各阶段临床广泛使用的医疗创新器械,力求为读者呈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变革全貌。


自2022年9月起,编写团队对国内外现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充分讨论,构建了白皮书框架,并在后续收集行业相关资料,对框架进行了进一步完善。经过近四个月的编撰,目前白皮书初稿已经完成,并在进行第二轮修改核对工作。


焦力群教授介绍白皮书编撰工作


赋能创新发展
经桡介入创新协作组正式启动
在此次论坛上,CNIT隆重成立了“CNIT经桡介入创新协作组”,启动嘉宾为蔡艺灵院长、王大明主任、谢晓东主任、李聪慧主任、刘锐主任、龙建武主任、孔德明总监和张宁秘书长。

CNIT经桡介入创新协作组启动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马永杰医生、麦瑞通市场总监孔德明、李佳睿主任、王林主任和刘锐主任分别分享了经桡医工创新模式、麦瑞通经桡入路创新实践、远桡动脉穿刺入路的临床价值、经桡入路临床技术和实践等。蔡艺灵院长、李聪慧主任、刘锐主任、龙建武主任、孔德明总监在张宁秘书长的主持下,围绕“中国神经介入经桡入路的国际化融合、国产化创新之路”进行了详细讨论。



上下滚动查看经桡介入创新分享和圆桌讨论


剖析创新路径
六大创新分享助力神经医学创新
当前,神经医学创新已进入到高质量快速发展阶段,优质的创新医疗器械不断推陈出新,这离不开临床专家和企业持久稳定的努力和付出。


在创新分享环节,CNIT邀请6位神经医学领域企业代表,根据其丰富创新转化实践经验,分享先进神经医学创新技术和优质创新转化案例,展现创新转化全路径,为创新同道提供可以参考的创新方法。


赛诺神畅总经理康小然进行了涂层血流导向装置项目分享,介绍了血流导向装置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创新空间,以及产品特性和临床前数据。从其企业产品线角度,沃比医疗上游市场部资深经理王亮亮分享了指出了创新是系统工程,需求和问题的识别是创新转化的起点。MicroVention 市场总监丁校奔从血流导向装置抗血小板涂层技术研究出发,具体进行了血栓形成与抗凝血涂层、X技术介绍、FRED X器械概览等内容的讲述和分析。微密医疗创始人兼CEO向勇刚分享了医疗器械创新转化的五大要素和医疗器械设计开发流程,并对瘤内扰流装置的创新转化案例进行详细介绍。从医疗器械创新的意义、方式和重要环节着手,聚辉医疗研发总监张杰分享了其企业动脉瘤的整体解决方案和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的创新之路。以临床需求驱动创新,博畅医疗神经介入研发总监张权介绍了其企业在技术和学术、全球化布局以及全球化研发上的创新概况。



上下滚动查看企业代表进行创新分享

回首过去一年,CNIT精进不止,在推动神经医学创新转化事业发展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成果的背后离不开合作伙伴的支持和付出,为表达对合作伙伴的感谢,本次论坛特别设计了2022-2023年度金牌、战略合作伙伴授牌仪式环节。20位企业代表上台接受授牌,标志着20家合作伙伴将与CNIT携手推动国内神经医学发展,共创神经医学领域创新未来。


金牌合作伙伴授牌仪式


战略合作伙伴授牌仪式


本次分论坛分别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医生、CNIT秘书长马永杰和CNIT秘书长张宁主持。


撰文|黄章玉
审校|张欣 凌武娟


关于CNIT

神经医学创新与转化联盟(CNIT)是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张鸿祺教授联合神经医学各方创新主体,进一步搭建神经医学领域创新交流平台、开展神经医学领域深度创新研究、促进神经医学领域成果转化落地。

联盟致力于培养一批神经医学创新人才,筛选和孵化一批神经医学创新成果,推出一份神经医学年度创新报告,探索一条神经医学创新转化路径,做好一个神经医学创新各类主体沟通交流的平台。



*注:文章转自 CNIT神经医学创新与转化联盟

点击或扫描二维

进入 CNIT神经医学创新与转化联盟学术主页,查看更多文章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