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6日发布 | 713阅读
肿瘤
小儿

1例儿童鞍区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

韩炜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邱天明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花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近期,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国家儿童医院肿瘤、血液学和BMT科的Rebecca Ronsley等报告1例13岁SMARCB1缺失的鞍区AT/RT患者,文章发表于2022年7月的《Neuro-Oncology Advances》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Ronsley R, et al. Neurooncol Adv. 2022 Jul 29;4(1):vdac121. doi: 10.1093/noajnl/vdac121. eCollection 2022 Jan-Dec.


研究背景




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是一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其标志性分子改变是INI/SMARCB1或Brg1/SMARCA4缺失。儿童AT/RT常见于后颅窝,而在成人及青少年中,AT/RT也可发生于松果体区或鞍区等。近期,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国家儿童医院肿瘤、血液学和BMT科的Rebecca Ronsley等报告1例13岁SMARCB1缺失的鞍区AT/RT患者,文章发表于2022年7月的《Neuro-Oncology Advances》在线。

研究方法



13岁男性患者,头痛起病,MRI显示鞍区明显强化病变。术前内分泌检查展示垂体功能减退以及中枢性尿崩症。手术切除该鞍区肿瘤,术后病理报告为非典型垂体腺瘤。免疫组化提示泛细胞角蛋白(+),突触素(+)和Ki-67(>3%)表现;同时,TSH、PRL、FSH、GH、LH和ACTH免疫染色(-)。


术后2月患者因“头痛、视力模糊和呕吐”行MRI检查,发现左侧海绵窦区肿瘤复发。活检诊断为垂体瘤复发。在明确无脑脊液播散后,患者开始接受替莫唑胺(TMZ)化疗6个疗程,再进行伽玛刀治疗。2年后肿瘤再次复发,患者再次接受TMZ化疗,共3个疗程,因不能耐受而停药。


患者23岁时,即10年后随访MRI显示新进展的占位性Meckel’s囊,再次切除肿瘤。结合原发肿瘤组织重新作病理诊断:常规H&E染色可见细胞核为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均匀,有中等体积的细胞质,无横纹肌样包涵体。免疫组化提示:Ki-67相对较低,泛细胞角蛋白(+),INI-1(-)(图1)。


图1. 鞍区原发肿瘤的HE染色及免疫组化。

研究结果



肿瘤诊断为AT/RT,患者接受局部放射治疗,并根据儿童肿瘤组方案ACNS0332化疗。外显子测序显示,原发和复发肿瘤分别携带54%和33%的SMARCB1缺失。RNA测序提示,原发/复发肿瘤分类接近AT/RT-TYR类(0.3642)和AT/RT-MYC(0.2294);按最新肿瘤分类版本,原发肿瘤类型为AT/RT-TYR亚组(0.3607);复发肿瘤为AT/RT-MYC亚组(0.1129),原发和复发肿瘤具有异质性。再次切除肿瘤后,患者进行6个周期的环磷酰胺和长春新碱联合化疗。治疗结束时MRI成像未见肿瘤明显复发。


研究结论



研究者总结认为,该病例是一种SMARCB1缺失的罕见的鞍区AT/RT,最初误诊为不典型垂体腺瘤;结合组织病理、原发和复发肿瘤的分子检测,最终确诊为AT/RT。该报道明确提示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分子异质性,同时强调分子检测对罕见肿瘤诊断的重要作用。


image.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