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韩国首尔蔚山大学医学院峨山医院神经内科Jun Young Chang基于此推测心源性卒中合并左VAH患者3个月后可能发生后循环卒中、基底动脉闭塞、不良预后等事件,相关结果于2022年12月在线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Bae JH, et al.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22;10.3174/ajnr.A7738. doi:10.3174/ajnr.A7738】
后循环的解剖变异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椎动脉 (VAs)中。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全(VAH)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9%-26.5%,它主要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有关,是由于发育不良段的血管狭窄和由此引发的同侧小脑低灌注导致的。VAH是否影响后循环的心源性栓塞事件尚不明确。尽管存在相互矛盾的结果,但前期的研究报道表明心源性栓子有向右侧脱落的倾向。这是因为供给右VA和右颈总动脉的无名动脉口径最大,走行在升主动脉上方并与其方向一致。
由于左侧VAH患者的右侧VA直径相对较大。来自韩国首尔蔚山大学医学院峨山医院神经内科Jun Young Chang基于此推测心源性卒中合并左VAH患者3个月后可能发生后循环卒中、基底动脉闭塞、不良预后等事件,相关结果于2022年12月在线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上。
在这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中,急性心源性栓塞性卒中伴房颤患者被纳入研究,并接受CT或颈部MRA检查,以显示其主动脉弓和锁骨下动脉。记录椎动脉发育不全的偏侧化和大小。研究发生后循环卒中、基底动脉闭塞事件以及3个月后的功能结局。
图1. 左侧VAH患者基底动脉闭塞(A),表现为心源性栓塞致右侧小脑后下动脉梗死(B),其3个月mRS为4。随访MRA显示基底动脉再通(C)。
这项研究纳入407名缺血性卒中伴有房颤的患者,其中144 (35.4%)患者伴有左椎动脉发育不全。与对照组相比左椎动脉发育不全患者具有更高的后循环卒中发生率(42.2% vs 20.2%;P=0.001)和较高的基底动脉闭塞(11.1% vs 2.8%;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椎动脉发育不全与卒中后3个月不良预后较低相关(OR=0.4;95% CL,0.2-0.9;P=0.027)。
表1. 患有左椎动脉发育不全及房颤患者发生心源性栓塞的特征。
表2. 心源性栓塞性卒中伴PICA梗死患者的特征。
表3.房颤相关心源性栓塞性卒中患者良好预后(mRS 0-2)与不良预后(mRS 3-6)的特征。
心源性栓塞性卒中伴左椎动脉发育不全患者易发生后循环卒中、基底动脉闭塞和3个月不良预后。

关注后循环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