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医科大学神经内科的Takehiro Katano等通过本研究旨在分析发病24h的NIHSS评分对接受MT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d良好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与既往研究报道的预测因子想对比,相关结果发表于2022年12月《Neurosurger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Katano T, et al. Neurosurgery. 2022;91(6):936-942. doi:10.1227/neu.0000000000002139】
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预测溶栓或机械取栓(MT)后的临床结局尤为重要。既往研究报道显示,早期神经功能改善(ENI)与卒中后90d良好预后相关。然而,几乎所有的已报道的ENI指标都是表示卒中急性期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而非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且既往ENI指标均证实与rt-PA治疗后的良好预后相关,缺乏MT治疗后的结果。
近来,一些预测MT治疗后患者预后的指标已被报道,包括脑弥散加权成像(DWI)等。本研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作为一种简单方便的预测方法,无需使用特殊影像检查。日本医科大学神经内科的Takehiro Katano等通过本研究旨在分析发病24h的NIHSS评分对接受MT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d良好预后的预测价值,并与既往研究报道的预测因子想对比,相关结果发表于2022年12月《Neurosurgery》上。
本研究通过分析SKIP研究中接受MT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卒中发生后24h的最佳NIHSS评分截断值,以区分90d的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和不良(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6分)预后。并将ROC曲线与既往研究中良好预后的预测指标进行比较,如ΔNIHSS评分(基线NIHSS评分- 24h NIHSS评分)、NIHSS评分差值比 (ΔNIHSS评分× 100/基线NIHSS评分)和早期神经改善指标。
总共纳入177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女性65例[37%]),109例(61.9%)有良好预后。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的基线特征如表1所示。在177名患者中,109名(62%)患者在发病90d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两组的临床特征如表2所示。两组患者在性别、病史、入院时的抗血栓药物、闭塞部位、rt-PA的使用或首次支架置入方面无显著差异。图1显示了基线NIHSS评分与MT后24h NIHSS得分之间关系的散点图。
表1. mRS 0-2及mRS 3-6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
表2. 早期神经功能改善指标、NIHSS评分<10分、ΔNIHSS≥7分、NIHSS评分差值比
≥48.3%对患者预后预测结果差异
图1. 24 h时NIHSS评分与90d mRS评分的散点图
MT后24h NIHSS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10分,此时敏感性为80.7%,特异性为92.6%,阳性预测值(PPV)为94.6%,阴性预测值(NPV)为75.0%,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ΔNIHSS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7分,其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76.1%;PPV为81.1%;NPV为58.6%;AUC为0.797。NIHSS评分差值比的最佳截断值为48.3%,敏感性为85.3%,特异性为82.6%,PPV为81.9%,NPV为74.4%,AUC为0.890。图2为NIHSS<10分及≥10分患者发病90天的预后情况。
图2. 以mRS评分为标准的90d功能预后情况
各项ENI指标预测良好预后的ROC曲线的AUC如表2所示。可见,24h NIHSS评分<10份作为预测预后的指标要优于ΔNIHSS评分、NIHSS评分差值比和ENI指标。
卒中发病24小时NIHSS评分小于10是机械取栓术后良好预后的强有力预测因素。

关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