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者简介
李旺俊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苏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认知障碍学组委员
毕业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后进修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和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介入科
熟悉掌握神经科常见病多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擅长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取栓治疗,记忆力和认知功能的诊治,主持多项临床研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病例信息
主诉:摔倒伴发作性言语不能2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10月26日上午8点骑三轮车时摔倒,头面部外伤,伴不能言语,无肢体乏力,无大小便失禁,上午10点送我院急诊,到我院急诊时症状已经完全缓解,行头颅CT提示:未见明显外伤性改变。10月27日上午10点左右患者突然病情加重,立即按院内卒中绿色通道给予在10点23分完成头颅CTA+CTP检查。
诊断:
1.脑栓塞
2.房颤
3.高血压病
治疗过程:

术前影像
未见出血。
头颅CT平扫
左侧颈内动脉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M2段闭塞,可见大量缺血半暗带区,未见核心梗死。
血管影像
2型弓,左侧颈总动脉未见显影。
右侧椎动脉造影:未见向左侧颈动脉系统代偿。
左侧颈动脉造影:颈内动脉C1段以远未见显影,颈外动脉无代偿。
DSA
术前分析
手术目标:患者存在多血管栓塞,实现左侧颈内动脉和左侧大脑中动脉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暗带
手术要点:先实现左侧颈内动脉再通,再导管支架到位大脑中动脉取栓。
手术难点/风险:患者高龄,出血风险大,操作应谨慎细致,尽可能实现快速再通。
其他:患者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谨慎选择合适支架和导管。
手术过程
禾木TracLine™ LDP 088-90通过多功能导管应用交换技术送至左侧颈内动脉C1中段,路图显示眼动脉段血管闭塞。
路图下禾木 TracLine™ 071-130到达颈动脉眼动脉段进行抽吸一次,抽出大量血栓,11:45抽吸后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开通。
颈内动脉开通后造影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M2段栓塞,远端未见血管显影,继续给予左侧大脑中动脉取栓。
取栓支架展开后路图下显示支架覆盖血栓,远端血管复流。
术后影像
一次取栓后12:30造影患者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远端显影,血流实现三级再通。
术后即刻头颅CT:造影剂渗出可能。
术后第二天磁共振: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散在梗死灶。
随访:患者于11月4日出院,病情较前好转,能进行简单交流,查体: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光反应灵敏,双眼无凝视,右侧鼻唇沟浅,构音欠清,不完全性混合性失语,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腱反射(+),右侧巴氏征阳性,感觉和共济查体不合作,颈软,布氏征、克氏征阴性。
出院后继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门诊随访一周后改用抗凝治疗,并康复科进一步康复治疗。
病例总结
◐ 病例特点:高龄女性,既往房颤病史,突发言语不清和右侧肢体乏力。
◐ 术前评估要点:头颅CTA示大血管闭塞,CTP显示大面积缺血半暗带。
◐ 手术技术要点:先实现左侧颈内动脉再通,再导管支架到位大脑中动脉取栓。
◐ 器械使用技巧:首先禾木TracLine™ LDP 088-90在5F 125cm多功能造影导管的辅助下能够快速到达C1中远段,且提供了稳定支撑力。同时禾木TracLine™ 071-130也具备良好通过性,迅速经过虹吸弯及眼动脉段直抵血栓近端,加之独特的头端斜面设计,大大增加血栓接触面积,提高抽吸效率。禾木导管的良好通过性、快速到位、稳定支撑及较高的抽吸效率,是本次闭塞能快速开通的关键。
产品


企业介绍
禾木(中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2017年正式运营,是国内首家通过临床研究数据取得国产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注册审批的医疗器械企业。禾木公司总部位于新加坡,在新加坡和中国设有研发、制造中心,并与美国研发中心长期合作专注新产品设计。生产研发团队具有超过15年的经验。禾木公司致力于集中全球优质生产、研发、临床、学术资源,为中国医患提供最具创新力的血管与神经介入产品,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颅内血管狭窄等脑血管病领域提供介入整体方案。未来,禾木公司有信心成为通路领域的领跑者和最优的ADAPT术式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