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8日发布 | 768阅读

回血不畅,导丝不畅……桡动脉穿刺这些问题如何应对?

刘锐

东部战区总医院

达人收藏

常见的问题及处理


1

  •  穿刺前切皮还是穿刺成功送入导丝后切皮?

  •  为什么要一针见血?如何能一针见血?

  •  为啥有时候摸得到搏动,穿刺不到?

  •  穿刺针刺入桡动脉,回撤时外鞘尾部回血不畅?

  •  穿刺针回血良好,但无法导丝送入?

     穿刺时进针未见回血,回撤时可见回血?

  •  置入鞘管时阻力较大

  •  盲穿技术


Q:


穿刺前切皮还是穿刺成功送入导丝后切皮?


A:


根据每人习惯和穿刺成功率决定。


穿刺前切皮减少套管针穿刺皮肤带来的阻力和对针和外鞘管损伤。


缺点∶如果没能触摸位置不准确没能一针见血,或者局部穿刺失败血肿需要更换位置,则局部多一处切口。


穿刺成功送入导丝后切皮,确定每次造影手术只有一处切口。


缺点∶有可能沿着导丝切皮时损伤桡动脉。


Q:


为啥有时候摸得到搏动,穿刺不到?


A:


患者桡动脉搏动很强,很容易触及。


原因一∶左手指触压时用力太大,容易感觉手指底下全是搏动,但桡动脉只有2-3mm粗,不能准确感知真正位置。宜再逐渐慢慢减轻手指压力,指腹最后仍能感觉到那一丝搏动的位置才是真正桡动脉的位置。


原因二∶患者消瘦明显,皮下组织松弛,硬化血管游离滑动明显,穿刺时不能固定血管,可采用双手指夹持固定,进针角度加大,快速进针,避免动脉"逃离"。


Q:



穿刺针刺入桡动脉,回撤时外鞘尾部回血不畅?


A:


原因一∶ 针外鞘尖端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 头端的位置可能位于桡动脉的前壁或后壁,可通过再稍回退外鞘让鞘尖完全进入血管腔。


原因二∶ 患者血压偏低或者桡动脉痉挛,轻柔尝试导丝送入,能顺利无阻力通过并能到肘上,确认真腔可考虑上鞘。同时可检测动脉压力及波形。


原因三∶不能确定是在动脉还是在静脉。可送入导丝后将针外鞘沿导丝深送到血管内,再撤出导丝,观察鞘尾有脉冲样喷血,必要时针外鞘管注入稀释后造影剂造影明确。


Q:


为什么要一针见血?如何能一针见血?


A:


桡动脉穿刺争取一针见血,"The first hit is the best!"。第一次进针穿刺成功是最好的结果,可以说穿刺成功意味手术完成一半。


一针见血能减少桡动脉痉挛,病人痛苦和手术时间。尽量摸清楚桡动脉搏动点,两点确定桡动脉走行方向为进针方向,回撤针外鞘要慢,注意回血加速进导丝,别错过进导丝时机。


Q:


穿刺针回血良好,但无法导丝送入?


A:


患者桡动脉搏动很强,很容易触及。


原因一:没有触摸两点搏动点确认动脉走行方向,导致穿刺针方向与动脉走行方向有成角,外鞘管退入动脉内,导丝抵在对侧血管壁上不能前行。可考虑送入塑弯的 0.014" 冠脉导丝尝试通过。


原因二:穿刺部位桡动脉走行迂曲∶ 需要更换穿刺点至桡动脉走行较直部位后再行穿刺。也可考虑送入塑弯的 0.014" 冠脉导丝尝试通过。


原因三:穿刺局部形成血肿,再次穿入血肿回血好但导丝进入困难,应避开血肿部位后重新选择穿刺点。


Q:


回血好,但导丝血管内遇阻力大?


A:

导丝进入桡动脉分支:送入部分导丝后继续前送导丝时感到阻力,此时可沿导丝送入部分动脉鞘管,通过鞘管侧管回抽血液证明鞘管位于血管真腔后,再沿鞘管送入长的超滑导丝,由于该导丝前端弯曲且较软,导丝常能塑形成袢后成功前送至主支血管远端,随后再沿超滑导丝置入动脉鞘管。


桡动脉严重迂曲:沿送鞘管确保鞘管位于血管真腔后,换送长的超滑导丝,常有利于通过迂曲血管段。


Q:

进针未见回血,回撤时见回血


A:


原因一:进针时过快,回血槽尚未来得及回血显示。


原因二:反复穿刺或者穿刺针过皮时损伤针尖和外鞘,穿透能力下降,开始会顶在动脉壁上,将两层动脉壁压在一起,直到一次穿透两层动脉壁,进针未见回血。


所以感觉方向准确,入针未见回血,可缓慢回撤,如果有回血提示已经穿到桡动脉,再次原方向进针,退针芯,缓慢退外鞘。


Q:


置入鞘管时阻力较大


A:


原因一:切皮未能切到导丝,鞘管不能过皮肤。


原因二:桡动脉痉挛或者狭窄。不要强行送入导致血管损伤破裂可能。可以送入一部分鞘管,注意一定要确认鞘管头端已经进入桡动脉内,并鞘管内给予硝酸甘油扩张,必要时稀释造影剂鞘管内桡动脉造影,明确血管情况


原因三:鞘管送入桡动脉分支或者鞘管穿破血管壁,可在保持持续回抽状态的同时回撤鞘管,能够顺利回抽血液说明鞘管已进入桡动脉管腔,再送入长的亲水涂层导丝至肱动脉水平,在导丝引导下送鞘管。


Q:


关于盲穿技术


A:


"所谓的盲穿"技术,是建立在扎实的解剖及穿刺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在穿刺失败,曾经碰到桡动脉区域或者桡动脉搏动微弱,不能准确确定桡动脉位置和走行方向,采用局部扇面穿刺,缓慢回退盲穿。仅对于没有办法的办法,对于初学者尽量不采用,实在不行可以更换至对侧进行穿刺。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相关临床评分小工具
所属话题
关键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