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全世界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来自澳大利亚皇家阿德莱德医院外科的Aashray K Gupta等回顾了该中心心脏手术后接受了EVT治疗AIS的患者,相关内容已于2022年11月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Cardiac Surgery》。
——摘自文章章节
【REF:Gupta AK, et al. J Card Surg. 2022 Nov 6. doi: 10.1111/jocs.17082.】
心脏手术后卒中发病率估计在1%至2%之间。心脏手术后卒中与高死亡率和低生活质量相关。大血管闭塞(LVO)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是心脏手术的一种灾难性并发症。由于存在胸内出血的显著风险,在这些情况下溶栓通常是禁忌的,因此历史上一直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血管内取栓(EVT)已成为这些患者的一种潜在的挽救生命的干预措施,并且可以作为在资源和专业人员可用的中心治疗LVO-AIS的首选方式。应用基于导管的取栓装置进行手动取栓已被高水平的证据表明,在AIS患者出现症状24小时内,灌注成像良好的情况下,其效果优于单独的最佳药物治疗。
成功的EVT可显著降低心脏手术后AIS的术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尽管EVT具有潜在的救命干预作用,但同行评审的文献中关于其安全性和预后的信息有限。为了帮助全世界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来自澳大利亚皇家阿德莱德医院外科的Aashray K Gupta等回顾了该中心心脏手术后接受了EVT治疗AIS的患者,相关内容已于2022年11月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Cardiac Surgery》。
回顾该中心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的卒中数据库,纳入心脏手术后接受EVT治疗AIS的患者。评估了人口统计学数据、手术类型、卒中严重程度、影像学特征、治疗和预后(mRS)。
在5022名AIS患者中,870名患者接受了EVT。7名患者(0.8%)在心脏手术后进行了EVT治疗。手术种类繁多:两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一例重做主动脉瓣置换手术(AVR),一例二尖瓣修复术,一名患者合并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和CABG。心脏手术后至卒中症状发作的中位时间为3天(0-9天)。NIHSS评分中位数为26(范围10-32)。5例患者大脑中动脉闭塞,2例颈内动脉闭塞。卒中症状发作和再通之间的平均时间为157分钟(范围97-263)。两名患者接受了动脉内溶栓治疗。所有患者均存活,并出院至另一家医院(n=3)、家庭(n=2)或康复中心(n=2)。术后3个月中位mRS为3(范围0-6)。
图1. 患者1,DSA示左侧ICA闭塞。术前CTP示不可逆脑缺血体积(脑血容量<30%)为92 ml,总缺血脑体积(延迟时间>3s)为471 ml。左侧ICA近端置入支架后再灌注达到TICI 3级。
图2. 患者2,CTA显示左侧M1闭塞,CTP示不可逆的脑缺血体积(脑血容量<30%)为14 ml,总缺血脑体积(延迟时间>3 s)为94 ml。EVT术后达到TICI 2c级再灌注。术后24h MRI显示左MCA区域和右内侧丘脑梗死。
图3. 患者3,DSA示右侧ICA闭塞。CTP示不可逆的脑缺血体积(脑血容量<30%)为36 ml,预测的总缺血脑组织体积(延迟时间>3 s)为320 ml。CT显示右半球大面积梗死合并严重脑水肿,伴有中线移位。
这项研究包括心脏手术后AIS的最大EVT病例系列,并证明EVT治疗心脏手术后AIS可以获得良好预后。术后密切的神经系统监测对于及早发现卒中患者并在再灌注前尽量减少梗死面积至关重要。但仍然需要对更大的队列进行进一步研究。

关注急性缺血性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