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5日发布 | 743阅读
神经介入

首过再灌注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

颜华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

易婷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洪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的Ilko L. Maier等人利用多中心数据库(Thrombectomy and Aneurysm Registry,STAR)研究FP对MT术后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结果在线发表于2022年10月《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Ilko L. Maier, et al. 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2022;0:e000427.doi: 10.1161/SVIN.122.000346.】



研究背景



自2015年以来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血管闭塞下游区域再灌注程度和再灌注时间是AIS患者预后的主要预测因素。有研究表明首次不完全灌注患者经处理后功能预后与初次完全再灌注患者相当。最近的研究发现,首过(first-pass,FP)完全再灌注即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FPE)是AIS患者MT术后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来自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院神经内科的Ilko L. Maier等人利用多中心数据库(Thrombectomy and Aneurysm Registry,STAR)研究FP对MT术后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结果在线发表于2022年10月《Stroke: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上。


研究方法


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21年1月间经FP或微导管多次通过(multiple-pass,MP)实现完全再灌注的大血管闭塞性卒中(large-vessel occlusion stroke,LVO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基线和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90天时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将脑血管灌注分级(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为3者定义为完全再灌注。主要结局指标是90天时良好的功能预后(mRS评分≤2)。次要结局指标为出院时NIHSS评分、从基线到出院时NIHSS评分的变化、与NIHSS评分升高≥4相关的任何症状性脑出血(sympto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sICH)、90天时的死亡率(mRS=6)。



研究结果


在1481例完全再灌注的LVOS患者中(表1示),778例患者经FP实现TICI 3级再灌注,773患者经MP实现TICI 3级再灌注。在MP组中,微导管平均通过闭塞处2次才能实现完全再灌注 (四分位数2-3次)。与MP组相比,FP组中女性(P=0.078)、除白人种族(P=0.004)、糖尿病(P=0.076)和房颤(P=0.064)以及基线时阿尔伯特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me early CT score,ASPECTS)(P=0.002)占比较高。FP组中颈内动脉闭塞者较少,大脑中动脉M1/2段闭塞者较多(P<0.001)。两组患者从症状发生到动脉穿刺的时间无显著差异(P=0.546)。但FP组患者穿刺成功后至完全再灌注时间显著缩短(30±22 vs 53±37分钟;p<0.001)  两组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率(P=0.811)以及取栓方式(P=0.211)无显著差异。


表1. 经FP或MP获得完全再灌注患者基线特征


在预后预测参数分析中(表2示),与对照组相比,FP组患者出院NIHSS评分较低(P=0.018),NIHSS评分改善程度在两组间无差异(P=0.919)。FP组90天时的功能预后良好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同时FP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颅内ICH的发生率(P=0.002)和sICH(P=0.026))在FP组中较低。


表2. 经FP或MP获得完全再灌注患者预后预测因素


在神经功能预后的调整分析中,当设定出院时NIHSS评分截断值为4、NIHSS评分改善程度截断值为8、90天时mRS评分截断值为3时。FP组完全再灌注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4分的可能性更高(优势比=1.320 95%置信区间 0.914-1.907 P=0.139)、NIHSS评分改善程度≥8分(优势比=1.440 95%置信区间 1.006-2.060 P=0.046)、卒中后90天时mRS≤3分(优势比=1.688 95%置信区间 1.157-2.462 P=0.007),NIHSS评分改善程度≥8分、卒中后90天时mRS≤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调整混杂因素后FP组的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优势比=0.508 95%置信区间0.341-0.756 P=0.001)。在调整多种混杂因素后FP组患者ICH (优势比=0.744 95%置信区间 0.529-1.047 P=0.089)和sICH (OR=0.645 95%置信区间 0.290-1.434 P=0.282) 的风险均无显著降低。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轻者(p<0.001)、基线mRS评分较低者(p<0.001)、基线NIHSS评分较低者(p<0.001)、基线ASPECTS评分较低者(p<0.001)、 FP完全再灌注(P=0.037)是功能预后良好的预测因子。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表3示),经FP完全再灌注(P=0.026)仍然是90天时功能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最终模型中,年龄轻者、入院NIHSS评分较低者和较高的基线ASPECTS也仍然是良好预后的显著预测因子。


表3. 功能预后预测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不同血管闭塞患者预后预测因素亚组分析中,除年龄轻者(P<0.001)、入院时NIHSS评分较低者(P<0.001)、卒中前mRS评分较低者(P<0.001)、基线ASPECTS评分较低者(P=0.003)外,经FP完全再灌注(P=0.045)是MI段闭塞患者的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经调整混杂因素(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卒中前mRS评分、糖尿病、基线ASPECTS评分)后,ICA闭塞(p=0.143)和M2闭塞患者(p=0.610)中经FP完全再灌注不是功能预后的显著预测因子。


入院NIHSS评分较低者(P=0.020)和M1/2段闭塞(p<0.001)患者经FP实现完全再灌注的几率较高。在调整性别、糖尿病、入院时NIHSS评分、血管位置、基线ASPECTS和手术时间后,MPs与sICH不独立相关(优势比=1.165 95%置信区间 0.491-2.763 P=0.729)。



研究结论


经FP实现完全再灌注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子,应当作为LVOS患者的治疗目标。在未来的前瞻性试验中,应该研究适合FP完全再灌注的群体,以进行个性化卒中护理。


关注首过效应

静脉应用阿替普酶与支架取栓的首过效应有关而非导管抽吸取栓


机械取栓时代的首过效应对再通结果的影响: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1.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内资讯、神内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