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16日发布 | 285阅读

【用药指南】滥用抗菌药易对神经系统造成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建议

神内资讯

脑医汇

达人收藏
脑医汇,由外而内,融“汇”贯通

原创首发于【神内资讯】微信公众号


抗菌药是一种对细菌类微生物具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主要由真菌、放线菌、细菌等微生物培养而得,或化学全合成、半合成。抗菌药物引发的神经系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主要以情绪不安、头痛、神志改变、幻觉、癫痫等最为多见,部分患者呈短暂性视力损害,色觉、复视等。多于治疗开始时发生,而在停药后获得缓解。但大量研究表明,对于本身即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其发生神经系统ADR的比率更高、病情更严重。本文对滥用抗菌药易对神经系统造成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建议做汇总整理,欢迎大家阅读、指正。




抗菌药的分类


喹诺酮类

喹诺酮类抗菌药包括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以及莫西沙星等。该类药物为人工合成类抗菌药物,可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造成幻觉、头痛、精神错乱等症状。且因其具有脂溶性,可透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所造成的损害较为突出,因此过敏体质、合并脑外伤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应慎用。


不良反应:

胃肠道:恶心、呕吐、腹泻、腹痛;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晕、嗜睡、意识模糊、失眠、疲劳不适、抑郁、癫痫发作、眩晕、躁动


心律失常

延长校正的QT间期(QTc)可能导致致命的心室沉积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QTc延长后,司帕沙星和莫西沙星不应该用于易患心律失常(如低钾血症,心动过缓)或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这可能会更加延长QTc。


合理用药:

①根据抗菌谱选用药物,尽量避免预防性用药。各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的抗菌谱也有一定的差异,在临床应用时必须按照抗菌谱来合理选择药物。另外,要严格控制将此类药物作为外科手术预防性用药,尤其要杜绝无指征的预防性用药。


②严格掌握适应证:根据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耐药性、抗菌作用等,选择针对性、有效的药物治疗,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滥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③正确联合用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联合β-内酰胺类药物,其协同作用可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如果给予去羟肌苷(Videx)或多价阳离子,喹诺酮吸收减少,可能会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增加咖啡因水平,增加环孢菌素水平;如果与抗心律失常药同时使用或与之同时使用可延长QTc;如果同时使用非甾体类药物,可能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和惊厥的风险等。与柠檬酸钠和柠檬酸口服液同时使用,吸收会减少,口服给予曲伐沙星的效果会降低吗啡作用,含有多价阳离子(钙、铝、镁、铁和锌)的产品包括抗酸剂、营养补充剂、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降低生物利用度,避免同时使用氟喹诺酮类和硫糖铝。


④根据注意事项用药:肾功能减退者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地减少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剂量。镁离子等金属离子以及制酸剂可减少喹诺酮类在机体中的吸收。



头孢菌素类

作为临床最为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β-内酰胺类抗菌药,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品种多、活性强、抗菌谱广,且对于无过敏史者无需皮试。头孢替安、头孢呋辛等主要品种所最常引起的ADR有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近年因其应用频率高、耐药率增长、剂量增加等诸多因素影响,ADR发生率相较其他抗菌药呈更高水平,且多器官及系统均有累及,其中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发生比率可达60%,同时还可导致神经系统、肝肾功能损害,甚至过敏性休克等。


不良反应:

①过敏反应:药热、皮疹等;

②消化系统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

③泌尿系统反应:尿急、尿频等;

神经系统反应:头痛、头晕、意识模糊等;

⑤血液系统反应:急性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含量降低;

⑥循环系统反应:早搏、低血压等。


合理用药:

①医生应对不同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适应证、使用方法、作用原理、药效、给药方式、注意事项、禁忌等要点了如指掌, 基于不同疾病选择恰当的药物,提高用药的规范性与合理化。同时,医生应重点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同其他药物各自的功效,是否存在禁忌情况,不得乱用、混用,避免诱发过敏、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出现。


②在碱性环境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分解风险较大,所以医生不得将这些药物同氨茶碱、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混合在一起。同时,不得同肝素、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联合使用,预防出血不良反应的出现。


③头孢菌素类药物选择前,医生应对患者具体病情、免疫能力、生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基于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合适的药物开展治疗。同时,采取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时,应对滴注速度进行合理调节,并耐心地讲解戒烟戒酒、合理饮食的价值,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一旦产生不良反应,患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停止服药。



其他

在盆腔炎治疗中常用的头霉素类抗菌药,具有与头孢菌素相类似的化学结构,其 ADR亦与头孢菌素类似,且有中枢神经系统ADR如嗜睡、癫痫、头晕等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通常为重症感染常用,为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见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包括有帕尼培南、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和美罗培南等,其中亚胺培南可导致肌痉挛、神经错乱、癫痫发作风险增加,临床应用需加强注意。


合理用药:

①应关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用于高龄患者的个体化剂量调整。碳青霉烯类药物主要经肾排泄,高龄患者常伴有肾功能衰退,用药过程必须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通过性别、年龄、体质量、血肌酐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根据Ccr参照药品说明书或相关指南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


②临床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力争做到“精准选药”,微生物检查及药敏试验是必要途径。临床对未确定病原菌的重症感染,可经验用药,一旦病原菌明确,应立刻针对病因及药敏试验结果再次评价抗感染药物选择的适宜性。


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兼顾感染部位、病原学特点及患者的病理和生理状况,综合分析,慎重选择,切忌盲目使用。


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会抑制丙戊酸葡糖苷酸代谢(VPA-g)成丙戊酸的水解过程,降低丙戊酸的血清浓度。因此,长期使用丙戊酸钠治疗癫痫的患者,如合并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则可能会使丙戊酸钠疗效降低,从而增加癫痫发生风险。因此,在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之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和用药史, 对有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谨慎使用,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或高龄患者。


参考文献

[1] 王虹. 抗菌药对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影响相关研究进展[J]. 中国处方药,2020,18(10):23-24. DOI:10.3969/j.issn.1671-945X.2020.10.010.

[2] 杨一梅.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163-164.

[3] 沈正林,赵玉琴,叶秋芳,等.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0):164-166.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30.071.

[4] 张楠,陆红柳,杨慧鹃,等. 某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调查与用药合理性评估[J]. 中国药房,2016,27(29):4047-4049,4050. 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6.29.04.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神内资讯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来自于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