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医科和齿科大学神经外科的Yusuke Miwa等将肿瘤倍增时间作为非侵入性预后因素,并比较分析Td和MIB-1 SI与WHO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表在2022年9月《Neurosurgical Review》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Miwa Y, et al. Neurosurg Rev. 2022 Dec;45(6):3683-3687. doi: 10.1007/s10143-022-01869-2. Epub 2022 Sep 22.】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所有原发性颅内肿瘤的24%。可根据体积变化情况以及伴发临床症状决定是否手术。如果术前影像学能预测肿瘤特征,将有助于确定手术适应证。研究表明,经病理组织免疫荧光获得的MIB-1染色指数(MIB-1 staining index,MIB-1 SI)与脑膜瘤复发相关。日本东京医科和齿科大学神经外科的Yusuke Miwa等将肿瘤倍增时间(tumor doubling time,Td)作为非侵入性预后因素,并比较分析Td和MIB-1 SI与WHO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表在2022年9月《Neurosurgical Review》在线。
作者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该医学中心的269例手术的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WHO分级、MIB-1 SI、肿瘤位置、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组织学特征和是否复发等。每个患者术前进行2次间隔时间至少6个月的MRI扫描检查(层厚<1.2mm)。使用3D图像分析软件测量体积。假设Td为肿瘤体积翻倍所需的时间,前一次MRI扫描日为T1,体积为V1(ml),后一次MRI扫描日为T2,体积为V2(ml),则V2=2(T-T1)/Td×V1。也即是Td=(T2−T1)log2/log(V2/V1)。肿瘤绝对生长速率为每年肿瘤生长的体积(cm³/年),肿瘤相对生长速率为肿瘤每年体积与初诊肿瘤体积的比值,假设呈线性增长。
269例患者中,153例术前接受两次以上MRI检查,71例MRI间隔时间超过6个月(183天)。最终计算62例肿瘤生长患者的Td。患者中位年龄61岁(25-86岁),女性占77.4%。中位Td为1082天(54-8579天)。1例患者的病理报告无MIB-1 SI,61例患者中位MIB-1 SI为2.5%(0.7-14.6%)。Td与MIB-1 SI呈负相关(r=−0.319;p=0.0122)(图1)。图1. Td与MIB-1 SI呈负相关(r=−0.319,p=0.0122)。◯:WHOⅠ级;◆:WHOⅡ级。
与WHO Ⅰ级脑膜瘤相比,WHO Ⅱ级的Td显著缩短(中位数290.7﹕1090.8天,p=0.034)。Simpson分级与Td无显著相关性(p=0.569)。同时,Td与肿瘤位置也无显著相关性(p=0.41)。观察期间仅1例复发,无法对Td与复发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初始体积,将患者分为3组:21例小于2.5cm³、21例2.5-5cm³和20例大于5cm³;各组中位Td分别为824、922和1904天(p=0.001)。
Td<3年组的MIB-1 SI明显高于Td≥3年组(中位数3.35:2.00%,p=0.005)(图2),Td<1年组的WHO Ⅱ级比例明显高于Td≥1年组(37.5%:3.8%,p=0.014)。5例WHO Ⅱ级患者的Td均小于3.5年。肿瘤绝对生长速率中位数为1.25cm³/年(0.17-15.44cm³ /年),相对生长速率中位数为34.1%/年(3-3657%/年)。在WHO Ⅰ级和Ⅱ级亚组分析中,肿瘤的绝对生长率没有显著差异(中位数1.2:2.4cm³, p=0.121),而WHO Ⅱ级肿瘤的相对生长显著升高(中位数29.8%:247.9%,p=0.0245)。图2. 不同Td MIB-1 SI的比较分析。
作者指出,术前Td与MIB-1 SI呈负相关,WHO Ⅱ级脑膜瘤患者术前Td小于1年的肿瘤复发率较高。因此,短期内肿瘤倍增患者即使无症状,也应考虑早期治疗。TD<3年的脑膜瘤患者术后复发率也可能较高,可在手术时进一步考虑根治性切除。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