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9日发布 | 1373阅读

【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之:小翼点入路

周保元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达人收藏

【大脑中动脉瘤夹闭术】之:小翼点入路Mini-Pterional Approach(MiniPTC)。

01


小翼点入路,又或称:小型翼点入路,迷你翼点入路,翼点锁孔入路。


自首次描述以来,小翼点开颅术已成为颅脑神经外科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与翼点和眶颧开颅术相比,它减少了组织创伤、骨瓣大小和手术时间,改善了美容效果,并同时保持了手术面积和角度暴露。



从那时起,小翼点开颅术被应用于前、后循环动脉瘤、蝶窦和岩斜坡脑膜瘤、垂体腺瘤以及Willis环内或周围的其他病变的手术。


小翼点入路被誉为前颅窝和中颅窝最通用的微创入路之一,包括切除前床突、或磨除岩尖以扩大后颅窝的通路。



A、 小翼点入路:皮肤切口开始于发际线颧骨边缘上方约1.0cm处,并略微向上和向前弯曲以到达瞳孔中线。



B、 皮肤牵开后,额骨上的骨膜被保留下来。



C、 足够的颞肌被牵开以充分暴露翼点和蝶骨。颞骨暴露最少。



D、 颞肌重建。



E、 皮肤伤口的缝合。小翼点入路提供了类似的显微外科暴露,具有使用较小开口的优点。


02


改良的小翼点入路


【周良辅.神经外科手术步骤点评.2007】书中介绍了:改良的小翼点入路,适用于颈内动脉瘤、颈动脉海绵窦瘘和较小的蝶骨嵴脑膜瘤。


皮肤切口:起自耳屏前1cm、颧弓上1cm,于发迹内弯向上前,达同侧瞳孔线的发迹内。



应注意保护颞浅动脉主干、面神经颞支和颧支。用骨膜撬把皮瓣连同肌肉、骨膜一起向前向上翻起。



血管造影显示后交通动脉的浆果状动脉瘤。



头部的三维重建显示了小翼点入路的骨瓣大小,开颅手术完全位于颞上线下方。


02


标准的小翼点入路


标准的小翼点入路,在于颞肌解剖之前进行Yasargil等人所述的筋膜间解剖。



A、 切口开始于颧骨上方1.0cm的发际线,并向颅骨延伸至瞳孔中线。与标准翼点入路切口相比,其位置更靠近头部和前方,并在到达中线之前终止。



B、 皮瓣牵拉后,进行经典的筋膜间解剖。颞肌在颞上线和颞下线之间切开。肌筋膜袖带保留下来,以供将来重建颞肌。



C、 冠状缝外侧部分和翼点的暴露对于进行小翼点入路至关重要。蝶骨对应于颅骨暴露的主要部分。切除小部分额骨和小部分颞骨完成骨暴露。开颅手术是在颞上线的吻侧进行的,并且完全位于肌肉下方。翼点是开颅手术远端边界的标志。



D、 移除骨瓣后,硬脑膜以C形方式打开,其底部朝向眶顶。



E、 在蛛网膜解剖后的大脑侧裂池和基底池的显微外科视图中,颈内动脉、视神经、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被很好地显示和暴露。



F、标准翼点入路和小翼点入路骨切除的相对大小。


04


保留颞浅动脉的小翼点入路


皮肤切口位于STA分叉的正上方,在颧弓上方约2-3厘米处,至内侧发际线弯曲处。骨窗约3×4厘米。如有需要,可延伸至骨瓣的额部或颞部。



从颧弓上方约2-3 cm的STA分叉处到内侧发际线(黑色虚线)进行皮肤切口。绿线表示鳞状缝。红圈表示钻孔孔位置。黄色虚线包围的区域是开颅手术部位。



开颅术后,在术野的颞底看到了侧裂静脉(蓝色)。


颞上线为上限的小翼点入路


在某些小翼点入路描述中,颞上线被巧妙地选择为开颅手术的上限。这一标志确保用颞肌覆盖颅骨缺损,并避免侵犯额窦。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周良辅.神经外科手术步骤点评.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年。2.Figueiredo EG, Deshmukh P, Nakaji P, et al. The minipterional craniotomy: technical description and anatomic assessment. Neurosurgery. 2007;61(5 Suppl 2):256-265. doi:10.1227/01.neu.0000303978.11752.45

3.Ahn JY, Kim ST, Yi KC, Lee WH, Paeng SH, Jeong YG.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Sparing Mini-Pterional Approach for Cerebral Aneurysm Surgery. J Korean Neurosurg Soc. 2017;60(1):8-14. doi:10.3340/jkns.2016.0707.004

4.Martínez-Pérez R, Albonette-Felicio T, Hardesty DA, Prevedello DM. Comparative anatomical analysis between the minipterional and supraorbital approaches. J Neurosurg. 2020;134(3):1276-1284. Published 2020 Mar 13. doi:10.3171/2019.12.JNS193196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未命名码.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