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VA)
椎动脉走行中的五个弯曲:
第一个弯曲:在枢椎横突孔内;
第二个弯曲:在椎动脉出枢椎横突孔上口后;
第三个弯曲:在椎动脉出寰椎横突孔后在寰椎横突孔的上方;
第四个弯曲:位于椎动脉沟内;
第五个弯曲:在椎动脉从颅外段变为颅内段交界部。

小脑后下动脉(PICA)
PICA通常从VA呈单干(90%)发出,但变异很多,有的呈双干(6%)发出,4%缺如。
PICA从椎动脉的起源存在变异,从枕骨大孔以下到椎-基底动脉交界均可。可起源于硬膜外或硬膜下椎动脉。PICA多数起自椎动脉的后壁或外侧壁。
PICA如果存在,则是小脑动脉中最大、也是最复杂、迂曲、行程及供血区域变异最大的小脑动脉。
分五段,每段都可能多于一个干。大多数PICA分叉形成内侧干和外侧干,内侧干供应蚓部及其邻近小脑半球,外侧干供应小脑扁桃体和小脑半球枕下面。
PICA可能在枕骨大孔、第四脑室、小脑半球、脑干、颈静脉孔、CPA、岩骨尖和斜坡相关手术入路中暴露。

PICA分段
延髓前段(绿色):
延髓外侧段(橙色):
延髓扁桃体段(蓝色):
膜帆扁桃体段(黄色):
皮层段(红色):

PICA穿支动脉
PICA穿支动脉:
来自三个延髓节段,终止于脑干的小动脉,分为直接型和旋绕型。
延髓前段发出0-2个(平均1个)穿支,供应延髓的前、侧、后面;延髓侧段发出0-5个(平均1.8个)穿支,供应延髓的外侧和后面;扁桃体延髓段发出0-11个(平均3.3个)穿支,供应延髓外侧面和后面。
扁桃体延髓段和髓帆扁桃体段都发出穿支供应第四脑室脉络丛。
PICA皮层支:
正中和旁正中蚓部动脉、扁桃体动脉、以及内侧、中间、外侧半球动脉。
扁桃体上级附近的皮层支发支供应小脑齿状核。
双侧皮层支之间互相重叠,并与同侧的SCA和AICA的分布区相互进退。
PICA阻塞:可无症状,也可因延髓和小脑梗死而肿胀、出血甚至死亡。

病例
DSA

手术方案
OA-PICA
PICA-PICA
PICA-PICA的原位血运重建与枕动脉(OA)-PICA搭桥相比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将神经外科医生从繁琐的颅外供体血管分离中解脱出来。
2. 因为采用枕后中线入路,吻合操作比较简单直接。
3.吻合血管位置邻近,减少了长距离搭桥带来的吻合口阻塞的可能性。
4.供体和受体血管的直径最接近只需要建立一个吻合点。此外,纵向吻合(不存在端-侧吻合中的角度)的吻合口比血管直径大几倍,这样可增加PICA-PICA侧-侧吻合的通畅。即PICA-PICA侧-侧原位吻合与血管内治疗相结合。这种多途径联合方法进行血运重建的危险性低,因为此区域动脉瘤的直接手术可能造成延髓外侧及神经根的损伤。搭桥后用介人方法治疗则更简单直接,而且还可实时评价吻合后的血流。在夹闭 VA-PICA 动脉瘤的手术时多选用侧卧位,侧卧位进行 PICA-PICA 搭桥会面临更多的技术困难。多途径联合治疗 VA-PICA 病变可允许更积极和安全的介入治疗,在诸多方面具有优势。

手术方式选择
OA-PICA搭桥的替代方案包括使用其他的供体和受体血管
1.PICA-PICA搭桥(原位搭桥):这是OA-PICA搭桥最可能的替代方案;可进行侧-侧或端侧吻合。两个PICA 间吻合的优势包括血管大小相似、容易分离,以及血管位置接近。适应证包括PICA或基底动脉下段区域低灌注,需要增加血流;或PICA梭形动脉瘤夹闭后需要血流替代。缺点包括给双侧PICA远端区域的供血带来风险,以及侧-侧吻合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在缝合后壁时比较困难。
2.OA-PICA搭桥:可用于治疗复杂的PICA 动脉瘤或基底动脉中段缺血;或少数情况下无法使用大脑后动脉(PCA)、小脑上动脉(SCA)或 AICA作为受体血管时。
手术方案:
1.PICA-PICA搭桥+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最简单、并发症最少)
2.OA-PICA搭桥+动脉瘤介入栓塞术
3.OA-PICA搭桥+动脉瘤夹闭术
4.PICA-PICA+动脉瘤夹闭术

术后
术后当晚CT

小结
1.PICA-PICA侧侧原位吻合为血运重建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可能的选择。
2.很多神经外科医师不选择PICA-PICA侧侧吻合原因是担心双侧或更广范围的缺血事件。这种顾虑在理论上是存在的,但是对于PICA 更好的血运重建选择还是有限的。即使在枕部有良好的供体血管时,仍可考虑选择 PICA-PICA 搭桥。
首先,没有证据显示临时钳夹双侧 PICA 比单侧更危险,在传统的PICA 移植式吻合中仍需要用到单侧临时阻断。
其次,PICA-PICA 吻合的血栓可导致PICA远端至延髓段的梗阻,由此造成的小脑半球梗死的临床表现比较温和,这是因为小脑动脉间的广泛吻合。
第三,如果在近端PICA 阻断后发生搭桥闭塞,脑干穿支的血栓形成可造成延髓外侧综合征,这可以同样见于传统的PICA搭桥中。
第四,迄今为止,还没有关于PICA-PICA侧-侧原位搭桥造成的特异性缺血事件的报道,即使是在儿科患者中亦无报道,但是,这可能是由于学术论文发表的偏见和手术数量少的原因。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