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手术很漂亮,但切口没有如期愈合,时间长了还留下一块疤痕,没有头发。老大很生气,训斥一番小医生:怎么搞的,这么一点小事情都做不好,难道要我亲自来缝头皮吗?
那么究竟要怎样处理才可以避免这样的尴尬情况发生呢?先看看头皮的结构:皮肤(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帽状腱膜下层、颅骨外膜,其中与人体其他部位皮肤相比最有特点的帽状腱膜,它的下面是帽状腱膜下层,也叫帽状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大部分血管走形其中。因此切开头皮前在此层注入含局麻药和肾上腺素的盐水,可以减少出血。同时有利于辨认帽状腱膜下层中的血管,使止血更加确切。
众所周知,切口要愈合需要排除两种情况:感染和缺血。如何避免感染,除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外,清除坏死的组织和血块也非常重要,这些是细菌最喜欢的培养基,此外消灭死腔也必须做好,细菌喜欢死腔。所以缝合头皮前要充分清理术野,包括坏死组织、骨屑和血块,双氧水冲洗术野有两个好处:一是消毒,二是发现活动性出血点。缝合帽状腱膜可以很好地避免出现死腔。如何避免头皮缺血呢?当然首先是切口的设计,需要考虑头皮血管的走行,宽基底皮瓣或直切口或弧形切口的使用。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头皮缝合不可过紧、过密。由于头皮血供丰富,如果止血不充分,缝合头皮时必须缝合紧密,血虽然止住了,但头皮也坏死了。目前有皮钉的使用及倒刺缝线的使用,好像可以加快缝合速度。但仍然要处理好感染和缺血这两件事,不然一样切口愈合不良或迁延愈合。
还有一种情况要注意:把颅内压控制在合理范围非常重要。很多老师强调硬膜的水密缝合,我们不否认这一技术,但真那么重要吗?把颅内压控制好了,硬膜即使不缝合,头皮切口也可以愈合。比如去骨瓣减压、脑脊液漏时安置腰大池外引流,大部分都可以愈合,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谈一谈我们的一点经验:硬膜下部分的手术结束后,缝合硬膜,骨瓣复位。充分冲洗术野,清理坏死组织、骨屑及血凝块后,逐个拆除头皮夹。边拆边止血,帽状腱膜下的血管断端要电凝确切,最好用血管钳夹住并稍微拉出再电凝,真皮及表皮处明显的出血点也可以电凝。全部拆除头皮夹后,术野为无活动性出血状态。3个0的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帽状腱膜,注意只缝合帽状腱膜,不要缝真皮,而且进针的边距不要太大。最后缝合头皮外层,可以用皮钉或倒刺缝线。我们使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或者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缝合完成后如果切口还有渗血,可以用无菌棉球覆盖创面,切口贴膜覆盖,不用绷带加压包扎。一般不放皮下引流,我们的病人基本是下图所示,没有切口发黑的情况。开始我们也担心这种缝合前的充分止血会出现头皮坏死,事实证明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当然电凝功率要调整合适,具体调整参数的方法见上篇公众号文章双极电凝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下面讲一下拆线时机,教科书讲头皮拆线时间为4-5天,老年人可适当延长。临床上经常有人10天拆线,好像没几个人是4-5天拆线的。但拆线过晚容易出现线头反应,甚至感染。因此拆线时机也不可过晚。什么时机更合理呢?我们认为,切口换药时,轻轻牵拉线头,如果松了,就可以拆线,如果时间到了,但线头还很紧,这种情况下需要找原因:是营养不够还是颅内压高了,或者是头皮张力过大。这种情况下如果强行拆线,很可能切口崩开。
小结一下:皮下注水再分层切开;头皮要充分止血;清除术野血块、骨屑等异物要彻底;消灭死腔;缝合头皮时不可过密、过紧,用1号线缝皮;杜绝使用4号线甚至7号线打张力结压迫皮肤止血,也不提倡术野用绷带压迫;控制好颅内压;加强营养;线松了再拆线。
皮下注入含局麻药和肾上腺素的盐水,可以减少出血,同时有利于辨认帽状腱膜下层中的血管,使止血更加确切。
辨认帽状腱膜下层中的血管,使止血更加确切。
全部拆除头皮夹后,术野为无活动性出血状态。
3个0的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帽状腱膜,注意只缝合帽状腱膜,不要缝真皮,而且进针的边距不要太大。
切口贴膜覆盖,不用绷带加压包扎。
满意的切口愈合。
武汉市武昌医院地处武昌杨园,是该地区唯一市属公立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是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基地,是北京宣武医院、上海华山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科室秉承“仁心仁术”理念,逐步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下设重症监护室、微创治疗中心、功能康复中心。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