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的徐建国教授等开展初始血清镁水平与TBI患者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表在2022年10月的《Nutrients》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Wang R, et al. Nutrients. 2022 Oct 7;14(19):4174. doi: 10.3390/nu14194174.】
研究背景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导致人们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全球每年有6900万例TBI患者,由此死亡人数占所有创伤致死人数的1/3-1/2。TBI患者的预后不仅取决于原发性脑损伤,还取决于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如电解质紊乱。镁是体内第四种常见的阳离子,低镁血症和高镁血症都与脑外伤患者的预后相关,但血清镁水平和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关系尚无定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的徐建国教授等开展初始血清镁水平与TBI患者死亡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表在2022年10月的《Nutrients》在线。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2280例患者中,404例(17%)患者30天内死亡。与存活患者相比,死亡者年龄大(p<0.001),合并糖尿病者多(p=0.003),合并肾病者多(p<0.001),GCS评分低(p<0.001),损伤严重度评分高(p<0.001);白细胞和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糖、尿素氮、肌酐水平高(p<0.001);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低(p<0.001),输注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比例高(p<0.001),凝血障碍比例高(p<0.001),手术者多(p=0.001),在重症监护室和病房住院时间长(p<0.001);而血清镁水平与死亡率无关(p=0.430)。按血清镁水平将患者分为<1.7mg/dL组、1.7-2.0mg/dL组和>2.0mg/dL组;三组死亡率分别是20.8%、15.0%和19.1%。生存曲线显示,第一组和第三组明显比第二组存活时间短。未调整混杂因素前,单因素分析显示,TBI患者30天死亡风险因素是年龄(p<0.001)、糖尿病(p=0.003)、慢性肾病(p<0.001)、血管收缩压(p=0.002)、GCS评分(p<0.001)、损伤严重度评分(p<0.001)、白细胞(p<0.001)、血小板(p<0.001)、红细胞(p<0.001)和红细胞分布宽度(p<0.001)、血红蛋白(p<0.001)、血糖(p<0.001)、尿素氮(p<0.001)、血肌酐(p<0.001)、红细胞输注(p<0.001)、血小板输注(p<0.001)、凝血障碍(p<0.001)和手术(p=0.001);而与血清镁水平无关(p=0.573)。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显示,死亡率与血清镁水平关系呈U形,血清镁在1.7-2.0mg/dL之间患者死亡率最低(图1A)。调整混杂因素后,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表明,血清镁水平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图1B)。将GCS评分纳入多元回归分析,GCS评分将血清镁与死亡率之间的不相关(OR=0.845,p=0.370)改变为显著相关(OR=1.540;p=0.036)。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显示,GCS评分与血清镁水平呈正相关(r=0.277;p<0.001)。

图1. A. 未调整混杂效应前血清镁水平与死亡率风险之间的关系。B. 调整混杂效应后血清镁水平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混杂效应包括年龄、糖尿病、慢性心脏病、舒张压、GCS评分、损伤严重度评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葡萄糖、血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红细胞输注、血小板输注、凝血障碍和神经外科手术。
研究结论
该研究结论是,血清镁水平较低或较高的TBI患者死亡率都较高。GCS评分越低的TBI患者,血清镁水平越低。同时,较高的初始血清镁水平是TB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医生应关注血清镁水平较高的TBI患者。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