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4日发布 | 175阅读
神经介入-AIS

11岁男童,反复脑梗,原因何在?

刘锐

东部战区总医院

达人收藏

患者男性,11岁,因“头晕、头重1月余,加 重3天”于2020年9月7日入院。入院1个月余前无 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重,以后枕部明显,伴恶 心、呕吐,无发热、咳嗽,无肢体无力、麻木,无 意识不清、肢体抽搐等。入院前3天感头晕、头 重症状加重,以“血管性头晕”收住神经内科。


既往史:无特殊,足月顺产,体型中等,智力发育同同龄人,否认外伤史。


最终诊断:脑梗死(左侧小脑) 椎基底动脉系统 其他病因 寰椎变异 寰椎沟环综合征。


A:头颈部CTA(64层螺旋CT,2020-09-07)示颈内动脉系统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均无明显异常;B~D:头颈部CTA(2021-04-10)示左侧椎动脉纤细,枕骨大孔段未显影(箭头所示),右侧椎动脉走行正常;E~F:头颈部CTA(2021-10-17)示左侧椎动脉纤细,枕骨大孔段未显影(箭头所示),右侧椎动脉走行正常。



原始人类的椎动脉沟周围围绕着完整的骨性通道, 若该骨性通道的侧壁和(或)顶壁退化不完全,椎动脉沟周围遗留的部分骨性结构即形成沟桥。


沟桥据其与椎动脉沟管的位置关系分为五大类型, 即寰椎后桥(寰椎上关节凹后缘至后弓上方间的骨性桥接)、寰椎侧桥(寰椎上关节凹上端与横突上缘间的骨性桥接)、寰椎边桥(寰椎 后弓结节外缘与横突后根基底部后缘间的骨性 桥接)、寰椎中桥(寰椎上关节突后缘的额外骨性突起)及复合桥(多种沟桥同时发生)。根据形态可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前半环型、后半环型)和断环型。


沟桥对椎动脉的影响可表现为局部受压变形;受激惹痉挛;长期痉挛性狭窄及椎动脉走行异常,而相应的CTA 则分别表现为椎动脉局部受压变窄或环形狭窄;血管波浪样或串珠样改变;节段、多段或全段血管变细且粗细不一;椎动脉开窗,椎动脉未经横突孔及椎动脉沟走行。


寰椎沟桥是一种少见的寰椎椎体先天变异,椎动脉穿过沟桥组成的沟环时,如受到压迫或刺激,可引起动脉痉挛、血流受阻,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眩晕、心脑血管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等一系列症状发生,即“寰椎沟环综合征”,又称“沟环综合征”


先天存在的沟桥对椎动脉供血的影响尚处于代偿范围内,当颈椎退变,或一些外源性伤害致颈段椎体失稳,出现相应的软组织痉挛和无菌性损伤,以及椎动脉动力性痉挛,进一步影响椎动脉供 血超过代偿范围时造成颅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


治疗:


外科手术常通过颈椎后中线入路、椎旁经肌肉入路切除骨桥用于椎动脉减压。通过咬骨钳分次彻底咬除沟桥,扩大椎动脉沟,或用超声骨切割仪打开环,从后、上、腹侧为动脉减压,只留下动脉下方的骨,从而解除血管压迫,使缺血症状改善。


通过针刀松解紧张挛缩的肌肉、筋膜、横突结节及关节囊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椎动脉周围无菌性炎症的吸收,缓解椎动脉所受压迫,从而使沟环对椎动脉供血的影响回到代偿范围,最终达到治疗目的。相比外科手术直接切除沟桥,针刀治疗虽不能达到“根治”,但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疗效满意,不失为另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林庆金, 杨雅玲, 卢武生. 寰椎变异致反复脑梗死1例报道[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11): 1252-1256.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未命名码.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