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03日发布 | 762阅读

采用FD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口服抗凝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邵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卢旺盛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

许奕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达人收藏



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Hari Krishnakumar等研究者分析采用FD或支架辅助栓塞时联合口服抗凝剂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并发症和结局,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2022年11月21日《The Neuroradiology Journal》上。


——摘自文章章节



【REF:Krishnakumar H, et al. Neuroradiol J. 2022 Nov 21:19714009221114443. doi: 10.1177/19714009221114443.】


研究背景



随着血流导向装置的应用指征延申到较小动脉瘤,越来越多的老年动脉瘤患者接受使用腔内装置的血管内治疗,接受血流导向装置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并发症逐渐引起重视。栓塞过程的主要并发症是血栓栓塞事件。目前,减少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双重抗血小板方案,包含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同时,因为房颤、机械心脏瓣膜、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高凝状态而使用口服抗凝剂的比率正在增加。当前没有在口服抗凝剂患者中使用支架或血流导向装置后联合抗凝抗血小板理想方案的共识。有记录显示,同时使用抗凝和抗血小板会增加包括颅内出血的广泛出血性并发症。上述情况为颅内动脉支架置入后栓塞性并发症和全身性栓塞风险的预防带来了挑战,目前关于FD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联合口服抗凝剂的研究有限。本研究对FD或支架辅助栓塞治疗联合口服抗凝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多中心资料进行了总结,并与既往文献进行了综述。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Hari Krishnakumar等研究者分析采用FD或支架辅助栓塞时联合口服抗凝剂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并发症和结局,相关结果在线发表于2022年11月21日《The Neuroradiology Journal》上。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各参与点数据库中血流导向装置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同时口服抗凝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记录患者人口统计学、合并症、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动脉瘤特征、并发症和影像学结局,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学报告。



研究结果

11名患者在术前抗凝治疗的情况下接受栓塞治疗,其中7名患者接受血流导向装置治疗,4名患者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策略各异。除缺血性卒中外,3名(27.2%)患者出现4种主要并发症,包括两件严重出血。这两种严重的出血事件发生在患者继续口服抗凝药物并加入抗血小板药物的情况下。在平均9.6个月的随访中,3个动脉瘤持续充盈,良好的影像学结果为72.7%。


表1. 患者特征


图1. 栓塞前(a)和栓塞后晚期静脉期(b)血管造影显示口服阿哌沙班同时氯吡格雷单抗患者血流导向装置治疗的左侧后交通动脉瘤。术后17个月时,动脉瘤闭塞(c)。



研究结论

在血流导向装置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情况下联合使用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物可能比传统对照组有更高的风险,而对于应用血流导向装置,有效性则明显降低。

关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

支架辅助栓塞对比FD治疗血泡样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治疗支架辅助栓塞后复发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支架辅助栓塞或FD治疗并需要脑室外引流的破裂动脉瘤患者中持续单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微信截图_20230103191917.png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