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导读
自2014年LVIS™登陆中国以来,在8年间已经惠及中国患者100000+,也充分得到了广大医生术者的认可。在多项临床试验中,LVIS™均表现出了在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安全性、有效性。
神介资讯平台联合MicroVention™公司共同打造“见微知著”病例专栏,旨在分享使用LVIS™经验、技巧。本期为大家分享乐山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团队带来的LVIS™在两例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
病例(一)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女,67岁。
主诉:突发剧烈头痛1天多后入院。
入院情况:gcs评分15分,hunt-hess分级2级,fisher分级1级。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10年,长期口服左旋氨氯地平5mg每日一次,血压控制良好,余无特殊。
入院诊断:可能为左侧颈内动脉瘤。
术前诊断
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膨大。左侧颈内动脉全程扭曲,起始部迂曲成襻。
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大型椭圆形不规则动脉瘤,直径约10*6.8mm左侧后交通开放,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拟行选择性股动脉置管术+超选动脉造影术+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大型动脉瘤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
·
左滑可查看更多图片
使用器械
6F长鞘
0.014”微导丝 3m
6F中间导管
维心弹簧圈 7×30cm/ 6×25cm/ 5×15cm 3枚/ 4×15cm
MicroPlex弹簧圈 4×10cm
手术过程
全麻后经右侧股动脉穿刺,顺利置入6F长鞘后,导引导管造影提示右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膨大。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大型椭圆形不规则动脉瘤,直径约10*6.8mm,左侧后交通开放,胚胎型大脑后动脉。0.014导丝引导下将中间导管置入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选择右侧89度,汤5度,作为工作角度并制作路图。将支架微导管置入左侧大脑中动脉M3段备放Lvis™支架。将弹簧圈微导管“C”形塑形,在路图引导下,将微导管微导丝放入动脉瘤腔内,微导管头位于瘤体下1/3处,为避免弹蓄圈脱落致大脑后动脉栓塞,经中间导管将3m 0.014导丝送达胚胎样大脑后动脉保护后交通动脉开口,必要时后释放支架于后交通动脉形成T型支架;撤出微导丝后,经微导管置国产维新7*30cm弹簧圈,成篮良好后经支架导管半释放LVIS™ 3.5*20支架,并部分推密支架形成“灯笼”;继续填塞国产维新6*25cm、5*15cm、5*15cm、5*15cm、4*15cm,MicroPlex 4*10cm、3*8cm共8枚弹蓄圈栓塞动脉瘤。
·
·
左滑可查看更多图片
即刻造影及10分钟后工作位造影提示动脉瘤栓塞致密,后交通动脉得以保留;观察10分钟后再次造影显示后交通动脉血流通畅,遂退出保护微导丝。
未见出血,左侧颈内动脉、左侧大脑前动脉、太脑中动脉及双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通畅,显影良好。
术中首次肝素化,用肝素4000u,追加2000u,术中出血约10ml。术毕闭合股动脉穿刺点,带气管导管送ICU监护治疗。
术后体会
运用LVIS™支架进行辅助动脉瘤栓塞可以有效防止弹簧圈填塞过程中的疝出问题,同时支架推密“灯笼”技术有利于胚胎样大脑后动脉的保留。
病例(二)
患者情况
患者:男,74岁。
主诉:突发意识障碍4+小时后入院。
入院情况:入院前4+小时,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障碍并晕倒在地,头部着地并出血,意识呈昏睡状,呼之尚能应,伴抽搐,无明显呕吐,无大小便失禁,外院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未子特殊处理。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意识呈昏迷状,瞳孔散大,行气管插管后急诊行CTA检查示“右侧后交通动脉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收入科室住院治疗。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201/?mmHg,口服药物控制,未规律监测。
查体:咪达唑仑泵入镇静状态,被动卧位,查体不能合作。头部无畸形,后枕部见一2cm长头皮裂伤,伴少许渗血。双侧瞳孔直径约2。对光反射迟钝,口腔内见气管插管固定,两肺呼吸音粗,双下肺闻及少许湿性罗音。心率82次/分,律齐。腹部平软,全腹压痛不合作,四肢无畸形,无明显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副鼻窦炎,左侧乳突炎。
入院诊断: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肺部感染,高血压3级高危,头皮裂伤,颈动脉斑块,椎动脉狭窄。
术前诊断
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瘤颈宽约6.3mm,瘤体大小约8.3×6.1mm,瘤顶有子囊,为动脉瘤薄弱部位,载瘤动脉近端轻度狭窄;左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其中P2段局部管腔狭窄,主动脉弓、右头臂干、双侧颈动脉窦、双侧颈内动脉C4C6段、左侧椎动脉V4段多发钙化斑块,左侧椎动脉V4段管腔狭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
拟行选择性股动脉置管术+右侧后交通动脉瘤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
·
左滑可查看更多图片
使用器械
0.014”微导丝
8F guiding
6F中间导管
手术过程
全麻后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导引导管造影提示患者P2段局部管腔狭窄,主动脉弓、右头臂干、双侧颈动脉窦、双侧颈内动脉C4C6段、左侧椎动脉V4段多发钙化斑块,左侧椎动脉V4段管腔狭窄。右侧后交通动脉瘤,瘤颈宽约6.3mm,瘤体大小约8.3×6.1mm,左侧后交通开放,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导丝引导下将中间导管过颈内动脉置于C4段。制作路图后将支架微导管置入右侧后交通动脉近大脑中远端后回撤半释放LVIS™支架半覆盖瘤颈,半释放过程进行瘤颈推密,加大瘤颈覆盖和致密栓塞成功率。将预塑形微导管放入动脉瘤腔内,微导管头位于瘤体下1/3处,经微导管填塞弹蓄圈栓塞动脉瘤,自瘤颈成团后再放置微导管至瘤体偏上位置填充瘤顶。完成动脉瘤栓塞后完全释放LVIS™,贴壁情况良好。
·
左滑可查看更多图片
即刻造影及10分钟后正侧位造影提示动脉瘤栓塞致密。术后止血情况良好,显影良好。送ICU监护治疗。
术后体会
该病例病情较危急,运用LVIS™支架半释放技术完成辅助动脉瘤填塞可高效完成动脉瘤即刻栓塞和出血救治,瘤颈处载瘤血管进行支架推密操作提升了支架支撑性,推密过程顺利,完成很漂亮。
术者简介
雷波
乐山市人民医院
医学博士
2011年工作于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四川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
乐山市神经外科质控中心秘书
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青年委员
脑血管病科神经介入亚专业组组长
万晓强
乐山市人民医院
神经外科支部书记,脑血管病科副主任
1999年09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并参加工作,2004年至2018年在神经外科工作,2018年至今在脑血管病科工作
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老年医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脑脊髓血管病学组委员
乐山市卫健委神经外科质量控制分中心副主任
乐山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陈利
乐山市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四川省卒中学会介入分会青年委员
乐山市神经病学会委员
吴嘉川
乐山市人民医院
主治医师
2015年-2016年师从华西医院郑洪波教授学习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四川省卒中学会介入分会委员
四川省卒中学会理事
四川省生理科学会介入分会委
团队介绍
乐山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是2018年5月由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组、神经内外科介入组和神经内科医生共同组成,以神经外科医生为主组建的脑血管病专病医生团队。神经外科独立专科建立于1990年,是全市建立最早、检查设备最齐全、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最多、技术项目开展最多和开展难度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外科专科,承担了全市神经外科疑难危重病人治疗的技术指导和急救工作,是全市医教研的中心。
2012年评为乐山市卫生局首批医学重点学科,2013年获准进行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建设,2014年成为西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点和四川省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16年10月正式挂牌授予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2018年被乐山市卫计局授予“乐山市脑血管病中心”,2019年5月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脑血管病科是乐山市人民医院神经中心下属三个独立专科之一,科室现有医生10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4人。科室亚专业组有缺血疾病开颅手术组、出血疾病开颅手术组、缺血疾病介入治疗组和出血疾病介入治疗组。目前能独立完成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颅内外脑血管搭桥、大脑动脉瘤夹闭和栓塞、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和支架成形、脑动静脉畸形团块切除和栓塞、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和机械取栓等手术,大部分技术填补了乐山市本专业的技术空白,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能力名列全省地市州医院前茅。

点击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