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9日发布 | 873阅读
颅底和内镜

内镜下经鼻切除侵犯海绵窦垂体瘤的术前模拟

韩硕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周川

深圳市萨米医疗中心

达人收藏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神经外科的Ryota Tamura等通过多个解剖标志建立术前三维模拟,并评估术前模拟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发表在2022年7月的《Operative Neurosurgery》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Ref: Tamura R, et al. Oper Neurosurg (Hagerstown). 2022 Oct 1;23(4):e276-e282. doi:10.1227/ons.0000000000000339. Epub 2022 Jul 11.


研究背景




垂体瘤(pituitary adenomas,PAs)是常见的源自垂体的肿瘤。近20年内镜下经鼻手术提高PAs患者的治疗效果,但仍然难以切除侵犯海绵窦的垂体瘤以及颅神经减压。鼻腔前方的解剖结构与手术难度密切相关。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神经外科的Ryota Tamura等通过多个解剖标志建立术前三维模拟,并评估术前模拟对于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发表在2022年7月的《Operative Neurosurgery》在线。


研究方法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3例原发无功能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内镜下双鼻孔双人操作,通过移位中鼻甲形成手术通道,磨除蝶骨后打开鞍底;磨除海绵窦腹侧骨质,通过30°、45°或70°内镜切除肿瘤。术前模拟以下4个步骤测量操作空间和操作角度(图1)。步骤1:轴位上测量梨状孔的最大宽度。步骤2:冠状位上测量双侧蝶窦前壁处翼管或腭骨垂直板的宽度。步骤3:画一条线连接前鼻棘到鞍结节或后床突,指导器械置入方向。在鞍结节或后床突处画垂直线。标记双侧翼管或腭骨垂直板投影到仪器置入方向上的点。步骤4:完成步骤1-3后,测量操作角度,即内镜手术最大操作范围。操作空间是根据鞍结节或后床突处的操作角度进行测量。建立受试者操作曲线以评估肿瘤切除范围的最佳截止值。


图1. 内镜下手术的术前模拟图。靠近前鼻孔的解剖结构限制内窥镜操作空间。使用多个解剖标志,如手术通道近端的鼻梨状孔和手术通道远端的双侧翼管或腭骨垂直板的宽度,在前/后手术野平面,即鞍结节/后床突模拟手术操作角度和空间。


研究结果



该研究纳入61例垂体瘤患者,其中31例Knosp分级3-4级,包括8例Knosp分级3级和25例Knosp分级4级;患者年龄37-81岁,平均61.1岁;17例男性和16例女性。单个测量项目,如梨状孔、翼管或颚骨垂直板的宽度与海绵窦中切除的肿瘤体积无关。将梨状孔和颚骨垂直板在鞍结节平面处的空间定义为操作空间。此空间与需切除的海绵窦中的肿瘤体积显著相关。≥42.7mm操作空间适合切除海绵窦中肿瘤体积显著<42.7mm的患者(P=0.023),典型病例如图2所示。其它测量值与海绵窦中肿瘤切除体积之间没有显著关联。


图2. 典型案例中梨状孔、颚骨垂直板和鞍结节的操作空间。A. 对于操作空间小于39.7mm的患者,很难完全切除海绵窦中的肿瘤。B. 在操作空间大于52.7mm的患者,可达到海绵窦肿瘤的完全切除。白色圆圈和红色虚线标识海绵窦中的肿瘤成分。


研究结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梨状孔和颚骨垂直板的鞍结节操作空间与海绵窦中肿瘤切除体积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术前模拟可以提高手术效果。


编译一.png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