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发布 | 307阅读
脑血管-颈动脉狭窄

3例NOVA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于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病例分享

巨清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

达人收藏

术者:巨清主任医师

医院: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

时间:2022-12-27


病例1



既往病史影像留存

头颅CTP:提示右侧颞叶低灌区。

image.png


治疗中影像

中间管路途提示M2颞干明显狭窄

image.png


旋转3D

image7.GIF


微导丝穿过狭窄处

image.png


NOVA 2.25*12定位狭窄处

image.png


扩张支架球囊

image.png


撤出球囊后造影

image.png


单弯造影血管狭窄明显改善,mTICI 3级

image.png


3D

image14.GIF


术后影像及检查

术前CTP

image.png


术后CTP

image.png

5.png


病例2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P:右侧大脑半球血流灌注不足。

image.png

8.png


治疗中影像

正位

image.png


侧位

image.png


2D造影------右侧M1重度狭窄

image19.GIF


后循环正位

image.png


后循环侧位

image.png


1.5*15冠脉球囊扩张后观察20min后再造影见狭窄回弹约50%左右

image.png


NOVA- 2.25*12支架定位狭窄段

image.png


NOVA支架置入后造影示mTICI 3级开通

image.png

image.png


术后影像及检查

术前CTP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明显低灌注

image.png


术后CTP右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低灌注明显改善

image.png

9.png


病例3


10.png


既往病史影像留存

头颅CTP:提示左侧基底节区低灌。

image.png


头颅CTA: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

image.png

image.png


头颅MR:提示左侧基底节、放射冠及左顶叶多发急性梗死灶

image.png

image.png

11.png

12.png


治疗中影像

造影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中-重度狭窄

动画1.gif


微导管过狭窄处确认真腔

image33.GIF


普微森2.0x15mm球囊预扩

image.png


血管明显好转,但效果不能维持

image35.GIF


NOVA-2.25*12mm支架覆盖狭窄处,8Atm打开球囊

image36.GIF


撤出球囊,狭窄明显改善,支架贴壁良好,近远段血管及豆纹动脉血流通畅

image37.GIF


回撤中间管至C1,重新造影

image38.GIF


3D造影,近远端血流通畅

image39.GIF


术后影像及检查

术后24h复查头颅CT,未见明显造影剂外渗及脑肿胀表现

image.png

13.png


小结


1.分水岭梗死倾向于积极治疗,穿支梗死较为复杂,应慎行血管内治疗;

2.对于前向血流好的血管狭窄,适合抗板和抗凝治疗,如为终末血流,内皮损伤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鼓励进行血管内支架植入;


3.单纯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的应用也是血管内治疗的主要手段,球扩后如果出现明显弹性回缩和动脉夹层,支架植入可以作为很好的补救手段。


4.对于弓上血管变异、路径迂曲的病变,选择良好的通路到位很关键,足够支撑的前提下,中间导管的高到位,为后续系统的输送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


5.颅内狭窄治疗的原则仍是亚满意成形,颅内血管的特点决定了球扩或支架植入时发生穿支事件、夹层的风险较高,建议扩张、泄压的速度要慢。


颅内支架置入术的另一个主要障碍是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这是颅内支架置入术后非手术性缺血事件的常见原因。在接受标准的自膨式或球囊式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 ,BMS)的患者中,一年内发生ISR的比例为15%至33%。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可以通过抑制支架置入后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来降低ISR。DES大幅度降低了ISR和相关缺血事件,


image.png


2022年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的缪中荣教授等在JAMA Neurology上公布了NOVA试验结果,目的是探讨DES是否能降低症状性高度狭窄ICAS患者的ISR和卒中复发风险。


image.png


研究结果显示:263例纳入分析的病例(194例男性,中位值年龄58岁),药物支架组132例,金属裸支架组131例。


1年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药物支架组显著低于金属裸支架组(10[9.5%] vs 32[30.2%]; p<0.001)。同时31天至1年内缺血性卒中发生率药物支架组亦显著低于金属裸支架组(1[0.8%] vs 9[6.9%]; p=0.03)。


术者简介


image.png


巨清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医学科

学科带头人 科主任 主任医师


专家简历


一、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会员

二、中国急诊医学神经急诊分会委员

三、世界华人医师协会、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协会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五、广东省医学会神经介入学分会委员

六、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

七、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

八、广东省基层医药脑血管病介入专委会委员

九、广东省基层药学会脑出血专委会委员

十、广州市番禺区脑卒中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十一、广州市番禺区医学会卒中分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神经外科工作二十余年,每年完成神经系统各类疾病手术数百例次;2006年始开展脑动脉瘤(前循环)开颅夹闭术,每年近百例次夹闭经验,同一切口下颅内多发或双侧动脉瘤(前循环)夹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Tubridge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规范操作与临床应用作出杰出贡献,特被聘请为“Tubridge技术专家”;神经系统肿瘤、脊髓肿瘤显微切除术累计数百例次、熟练掌握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垂体瘤切除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累积上百例次;各类各型高血压脑出血:小骨窗清除血肿术、经侧裂岛叶清除血肿术、软通道穿刺抽吸引流血肿术、神经内镜下清除血肿术等数百例次;救治各类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数百例次;近两年开展了大量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颅内动脉狭窄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椎动脉药物涂层支架植入术、静脉溶栓、动脉取栓静脉取栓术等手术。熟练掌握神经介入、神经显微镜、神经内镜等技术。


未命名码.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前往巨清主任学术主页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科室介绍:


79cbc702a0d6b771a0366aca5caa3de.jpg


神经医学科: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医学科系我院重点临床科室,分为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等专业组。现有医护人员25名,其中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4名,具有硕士以上学历6名。承担着辖区颅脑创伤、缺血及出血性脑血管病、颅脑及脊髓肿瘤、头痛、头晕、失眠、痴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发性硬化、癫痫、帕金森病、重症肌无力、外周神经病变等各类神经内、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科研教学以及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工作。依托卒中中心神经内、外科的技术支持,开展神经康复早期治疗、恢复期治疗、重症康复治疗等业务,并以中西医结合为契机深挖中医康复潜能。科室与多名省内高等学府或高校教授及顶级三甲医院专家长期合作及技术交流。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受最先进的治疗。

神经医学科专业技术力量雄厚,专业医疗设备先进,配备百级层流手术室一间、配有Pentro 900手术显微镜一台(双荧光)、GE一IGS330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一台、高压氧舱一间、德国Storz神经内镜一台、颅内压监护仪4台、蛇牌电动开颅系统一台、神经外科专用手术床、手术头架两套等高端先进设备。

设置神经重症监护病房,为亚低温层流病房,配有多参数监护仪、亚低温治疗仪、微量注射泵及呼吸机等先进医疗设备。


科室专业介绍


神经外科组

目前主要开展各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手术显微镜下以及神经内镜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度若飞激光定位仪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颅脑肿瘤神经显微技术切除术、脊髓肿瘤神经显微技术切除术、神经内镜下经蝶垂体瘤切除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动脉瘤栓塞术、血流导向支架置入术、脑血管畸形栓塞术、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支架植入血管成形术、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及机械取栓术、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Chiari l型合并脊髓空洞的减压手术、脑积水脑室一腹腔分流术、颅骨缺损PEEK板修补等手术。


神经内科组

神经内科组建立了以“卒中单元”为特色的脑血管病诊疗组,并开展了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溶栓及机械取栓术,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等;有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的头痛头晕、失眠诊疗组,并在帕金森病、癫痫、痴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神经系统危重症疾病等神经内科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有一定的临床经验。开展TCD检查及发泡实验、微栓子监测等一系列神经医学前沿技术。


神经康复组

业务包括:(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包括脑卒中引起的偏瘫、言语障碍、吞咽障碍;(2)颅脑外伤和缺血缺氧性脑病引起的昏迷、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各种精神症状等;(3)脊髓损伤后引起的截瘫、二便控制障碍;(4)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康复: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格林-巴利综合征和面瘫等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目前可开展项目

四级手术:

脑动脉瘤开颅显微镜、神经内镜下夹闭术

激光定位软通道颅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

大脑半球动静脉畸形切除术

颅内各部位脑膜瘤切除术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脊髓脊膜瘤、神经鞘瘤切除术

颅内各部位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大脑半球胶质瘤切除术

小脑半球血管母细胞瘤介入栓塞+切除复合手术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

第四脑室髓母细胞瘤切除术

脑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术、血流导向支架置入术  

颈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

经股动脉穿刺机械取栓术

经股动脉穿刺动脉溶栓术


三级手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蛛网膜囊肿切除、造瘘术

脑内血肿开颅清除术

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

颅骨缺损PEEK板、三维钛网修补术

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

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

经桡动脉、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DSA)


未命名码 (2).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查看

广州市番禺区第二人民医院科室主页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作者


未命名码.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脑血管”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