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4日发布 | 835阅读

近览技术产品创新,遥望未来一路笃行|OCIN 2022沃比医疗精彩回顾

神介资讯



峥嵘廿载,再启新章。2022年12月15-18日,备受瞩目的东方脑血管病大会(OCIN 2022)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以线下线上结合的形式隆重召开。在OCIN会议期间,沃比医疗卫星会——E路新希望缺血专题会、Avenir 未来之光国际大师班和新技术·新产品三大专场也成功举行。本次会议汇聚20余名国内外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围绕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策略患者术后用药缺血性卒中治疗策略新技术新产品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直播结束可通过同链接观看录播


本场专题会由OCIN主席、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郑洪波教授、安徽省立医院胡伟教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勇教授和汕头市中心医院蔡楚伟教授共同主持。

会议主席上海长海医院杨鹏飞教授致开场辞。杨鹏飞教授代表大会主委对参会专家表示了热烈欢迎。他也指出近几年来,沃比医疗作为国产介入医疗器械的引领者,立足国内,走出国门,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将产品做大做强,也希望各位专家就沃比Esperance® 6F远端通路导管的临床应用积极展开经验分享与讨论。


向上滑动阅览

CASE 1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陈健教授带来《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病例回顾》主题讲座。当支架取栓困难时,沃比Esperance® 6F抽吸导管依次超选至M1段和A2段行直接抽吸,展示出了惊艳的到位能力和抽吸效率。Esperance®抽吸导管上市前临床试验也显示,导管的首次抽吸成功再灌注率和最终抽吸成功再灌注率(mTICI 2b-3级)分别为64.5%和91.9%。同时,62.3%的患者术后90天的预后良好(mRS 0-2),优于同类研究的治疗结果,再次验证了Esperance® 抽吸导管的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

CASE 2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广教授带来《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ADAPT技术再通病例分享》。69岁男性突发左侧肢体无力3小时入院, NIHSS评分14,诊断为心源性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术中Esperance® 6F 131cm抽吸导管顺利通过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和交通段,达到M1闭塞位置。最终通过ADAPT技术实现一把再通。张广教授也强调ADAPT技术尤其适用于血栓负荷量较小的血管闭塞。

Esperance® 导管内腔大、近端支称力强、头端柔顺性好,为快速开通血管提供了有效的器械保障。

CASE 3

上海长海医院张磊教授带来了《Esperance®抽吸导管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张磊教授表示随着抽吸取栓提高再通率、缩短再通时间的优势日益得到认可,一款柔顺性好、支撑力强、内径大且外径不增加的抽吸导管符合市场的需求。Esperance® 远端通路导管几乎满足上述所有特征,各项参数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在前后循环的抽吸取栓过程中,Esperance® 远端通路导管显示出了良好的远端输送性和近端支撑力。同时,镍钛合金编织使导管在抽吸过程中不易变形,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大血管闭塞抽吸取栓的有效选择。

CASE 4

西部战区总医院黄鹞教授分享了《一例左侧大脑中动脉急诊取栓》。43岁男性,NIHSS评分14,诊断为左侧大面积脑梗死,接受桥接治疗。静脉溶栓后左侧大脑中动脉仍不显影。

术中采用Esperance ®抽吸导管取栓联合支架拉栓,两次给予替罗非班后进行球扩。随后进行支架扩张,并再次给予替罗非班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最终实现TICI3级再通。黄鹞教授总结了颅内大血管闭塞(LVO)的取栓经验,并指出在非急性期LVO血管内治疗中,术中给予替罗非班可降低血栓栓塞风险,并未显著增加出血风险。

学术讨论

西部战区总医院黄鹞教授、安徽省立医院胡伟教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勇教授就上述病例分享和临床使用经验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话题一:ICAS病变的处理

在处理ICAS病变时,常规上先选择支架拉栓,然后进行球囊扩张并给予替罗非班。此外,若选择支架扩张,则需要考虑支架无效段的长度,以更有效地覆盖闭塞节段。

话题二:Esperance® 远端通路导管的应用

急诊取栓中,Esperance® 远端通路导管不仅适用于抽吸取栓,也可用于通路建立,导管的到位能力优异,适用于不同术式。


向上滑动阅览

CASE 5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倪贵华教授分享了《Esperance®单中心应用体会》倪贵华教授首先总结了Esperance®  6F抽吸导管的设计亮点,强调其头端可塑性强、管身长兼容性好、内腔大抽吸力足等优势。

在一例大脑中动脉闭塞中,使用Esperance® 6F抽吸导管抽吸取栓,实现了中心史上最快的血管再通,穿刺至再通时间仅10min。当患者颈内动脉高度迂曲时,Esperance® 6F抽吸导管也可以在支架锚定的辅助下顺利到位。

此外,在串联病变与多血管床栓塞等复杂的取栓条件下,Esperance® 6F抽吸导管同样展示出了卓越的到位能力和抽吸效率。

CASE 6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夏忠斌教授分享了《Esperance® 抽吸技术在串联病变中的应用》。在颈动脉狭窄性串联病变中,长鞒越过狭窄段阻断近端血流后,使用Esperance® 6F抽吸导管负压抽吸可最大程度清除颈内动脉血栓。夏忠斌教授也指出,Esperance®6F抽吸导管的头端柔软,可塑性强。导管头段塑形后可顺利越过狭窄段和迂曲血管。

综上,Esperance® 6F抽吸导管0.071”的大口径抽吸能力、优越的到位性和通过性等特点,让这款导管成功为通路建立和抽吸取栓保驾护航。

CASE 7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翁磊华教授分享《一例“进退两难”的串联病变取栓》,患者术前NIHSS评分16,被诊断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合并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采用了先远后近的处理方式。翁磊华教授认为Esperance® 6F抽吸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展示出了良好的通过性,导管口径大抽吸效率高且血栓逃逸的风险小。最后,他也针对串联病变顺向处理和逆向处理的优劣势,以及是否要行颈动脉支架置入做出了思考与总结。

CASE 8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周光教授分享了《Esperance® 6F远端通路导管在前后循环中的临床应用》。在后循环取栓中,Esperance® 6F 125cm导管在微导丝引导下达到基底动脉远端行首次抽吸。随后导管在支架锚定下成功到达左侧大脑后动脉的闭塞处,行二次抽吸取栓。在前循环中Esperance® 导管也能在支架辅助下到达大脑中动脉M2段。Esperance® 导管凭借管身14节段的柔顺过渡,展示出了出色的过弯能力和到位能力,在迂曲血管处也能保持良好的抗扭折性。

周光教授也表示,得益于Esperance® 导管大内腔和小外径的设计特征,中心的抽吸取栓一把再通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学术讨论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张勇教授、汕头市中心医院蔡楚伟教授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郑洪波教授就上述病例分享和临床经验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话题一:慢性和急性闭塞的区分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血管床正确区分慢性和急性闭塞是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

话题二:串联病变急诊取栓

在串联病变急诊取栓中,虽然逆行和顺行取栓仍然具有争论,但有效控制血流,避免大负荷血栓进入颅内血管始终是处理串联病变的关键。

话题三:Esperance® 远端通路导管的应用

各中心的临床经验一致显示,Esperance® 远端通路导管具有一流的抽栓能力和兼容性,临床应用广泛。专家也建议在导管系统中增配一个短Y阀,以进一步方便术者的操作,顺应安全快捷的取栓治疗思路。

话题四:取栓过程中的栓子逃逸

在以抽吸为主的取栓发展趋势下,取栓支架也可以发挥保护伞的作用,防止栓子逃逸,反映了器械的多种临床用途。


随着抽吸技术在急诊取栓中的地位日益增加,沃比Esperance® 6F远端通路导管卓越的到位性、输送性和抽吸力在临床操作中令人眼前一亮,成为安全快速开通血管的代名词,也使得一把再通率显著提高。导管“近可攻,退可守”的应用特征也使它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走向国际的抽吸导管“国货之光”。


本场专题会由OCIN主席、上海长海医院刘建民教授担任大会主席,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怀璋教授团队徐善才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培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会议开场,OCIN主席刘建民教授带来精彩致辞:欢迎各位同仁来到OCIN 2022沃比卫星会,沃比在产品研发中始终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其弹簧圈产品上市后惊艳四方。同时,更令人振奋的是,沃比医疗去年收购了神经介入领域中极富创新性的Phenox公司,该公司研发了众多脑洞大开的创新产品,部分产品的临床评价也位居前列。今天沃比医疗专题会邀请到国内外专家,围绕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共同交流,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徐善才教授表示,欢迎各位莅临首届沃比Avenir未来之光国际大师班,践行国际视野,与中国经验充分对话,今天有幸和吴培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嘉宾,也非常荣幸能够同国际知名神经介入专家刘建民教授、Hans Henkes教授、Laurent Spelle教授等多位中外专家术者,围绕分叉部动脉瘤、小或破裂动脉瘤以及各类复杂动脉瘤的治疗策略进行病理分享和讨论,为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以及未来发展理念提供参考和思路。


向上滑动阅览

CASE 1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毅教授带来《双微导管技术栓塞基底动脉宽颈动脉瘤》。患者女,56岁,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尖部,于右侧大脑后动脉处有弧形切记;术者经由偏向右侧的第一根微导管送入6mm×20cm 3D弹簧圈,左侧释放两枚沃比5mm×20cm弹簧圈。张毅教授体会到,双微导管栓塞通过弹簧圈相互缠绕、软硬干预达到成篮稳定、贴壁饱满的效果;而沃比Avenir机械解脱弹簧圈可以通过微导管与弹簧圈相互配合,达到小于弹簧圈直径的局部填塞,且性能柔软,在贴壁填充、子囊填充时安全性更高,顺应性更好。

CASE 2

德国埃尔福特Helios总医院Donald Lobsien教授带来《使用 pEGASUS HP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经验分享》。他介绍了一例71岁右侧ICA段TIA复发患者和一例左侧PCA/SCA基底动脉瘤的女性患者,均接受pEGASUS HPC支架介入治疗,术后随访提示治疗效果良好。 Lobsien教授表示,pEGASUS HPC支架是颅内狭窄和颅内动脉瘤治疗的良好选择;薄型支架的一大优势在于能与小型微导管兼容,让支架成形术变得简单;支架HPC亲水涂层的设计也提高了治疗安全性,术后可使用单抗疗法。

CASE 3

德国斯图加特医院Hans Henkes教授带来《Phenox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通过多例MCA分叉部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和术后随访情况,Henkes教授展示了Phenox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提出了几点宝贵的见解:Phenox血流导向装置对MCA分叉部动脉瘤治疗颇具潜力,目前p64 MW HPC支架置入联合普拉格雷单抗具有良好的疗效;应重视抗血小板药物的低反应性和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问题。此外,Henkes教授还对分叉部血流导向装置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前瞻性思考。

学术讨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俞辰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培教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毅教授和德国埃尔福特Helios总医院Donald Lobsien教授在线展开了积极的讨论。


话题:宽颈动脉瘤的治疗理念

相对宽颈的破裂动脉瘤常规上一期行单纯的弹簧圈栓塞后随访,进一步决定二期治疗选择。若动脉瘤出现子囊,倾向于填圈处理子囊。此外,对于绝对宽颈动脉瘤,在支架辅助栓塞时考虑采取灯笼技术等方法。


向上滑动阅览

CASE 4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培教授带来《混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吴培教授强调了混搭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对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优势,包括增加金属覆盖率、加强血流导向作用等。通过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典型病例回顾,吴教授认为Avenir机械解脱弹簧圈的销索式结构更稳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有效性,且适合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同时,合理的手术策略、安全可靠的弹簧圈选择以及精准高效的快速解脱同样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CASE 5

英国威尔士大学医院Anand Sastry教授《右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球囊辅助栓塞》。患者有弥漫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双叶型复杂宽颈前交通动脉瘤,双侧A2段从右侧分叶发出,左侧分叶发出的A1段发育不良,采用沃比Avenir 10系列机械解脱弹簧圈行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弹簧圈初步成篮后造影提示贴壁良好,对瘤颈的封堵严密,同时顺应了动脉瘤的双叶形态;随着收尾圈的安全释放,整个手术过程操作顺畅、高效。

CASE 6

菏泽市立医院李文帅教授带来《Avenir弹簧圈栓塞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介绍了两例有高血压病史的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情况,术后复查均提示疗效良好。在临床进行弹簧圈栓塞时,李教授体会到Avenir弹簧圈在成篮、柔软度和解脱方面性能良好,高效安全,同时因Avenir机械解脱弹簧圈圈体柔软的特性,通过选择合适的规格型号有助于在宽颈动脉瘤急性破裂期减少对支架的使用,且在微小、不规则、破裂出血动脉瘤中也比较安全。

学术讨论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培教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毅教授、菏泽市立医院李文帅教授、英国威尔士大学医院Anand Sastry教授和法国比塞特大学医院Laurent Spelle教授共同参与了本环节的讨论。

话题一:血泡样动脉瘤的治疗建议

血泡样动脉瘤好发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一般一期选择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选择较柔软的沃比弹簧圈行致密栓塞。常规上不推荐一期采用双支架治疗。同时,在患者出院前一周进行复查,若动脉瘤复发,则考虑二期血流导向装置治疗。

话题二:自膨支架治疗后交通段狭窄的效果

眼动脉段以远的血管狭窄,一般狭窄段都较硬。目前中心的随访病例显示,球扩支架比自膨式支架对后交通段狭窄的治疗效果更好。但是当颈内动脉迂曲时,球扩支架可能难以到位。

话题三:动脉瘤栓塞的用药方案

囊内扰流装置治疗破裂或未破裂动脉瘤时,可以不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采用FD治疗破裂动脉瘤时,术中静脉给予阿司匹林。若术中有血栓形成则会静脉给予替罗非班。FD治疗的ICA或椎基底动脉交界处破裂动脉瘤,患者一年随访内进行阿司匹林单抗,部分患者一年后换成普拉格雷单抗一年。采用FD或支架治疗的颅内夹层动脉瘤,患者终身服用阿司匹林。


向上滑动阅览

CASE 7

法国比塞特大学医院Laurent Spelle教授带来题为《使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p64治疗复发左侧颈内动脉巨型动脉瘤》的讲座。患者女,58岁,6个月内左眼视力逐渐丧失,突发SAH,检查显示左侧巨型动脉瘤破裂,术后3个月随访时提示复发;二期治疗选择血流导向装置p64(Phenox-Wallaby)4×21mm,解脱后造影显示p64释放位置良好,VasoCT成像显示P64在虹吸段贴壁良好。此外,Laurent Spelle教授强调,p64的特征在于其机械解脱特性,从而实现精准释放,该支架在虹吸段的贴壁性也十分卓越。

CASE 8

江苏省人民医院路华教授带来《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治疗策略》,介绍了一例58岁男性患者因眼动脉段动脉瘤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经过和体会。路华教授表示,支架半释放技术可以更好地保护载瘤动脉,有利于术中调节动脉瘤微导管张力,实现动脉瘤的安全致密栓塞。选择合适的弹簧圈更有利于动脉瘤的治愈栓塞,成篮圈应贴合瘤壁,收尾圈保持柔软,而Wallaby Avenir弹簧圈均满足上述需求,提供了良好的治疗选择。

学术讨论

江苏省人民医院路华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培教授和法国比塞特大学医院Laurent Spelle教授进行了分享交流。

话题:p64血流导向装置的独特之处

p64血流导向装置由镍钛合金编制而成,支架释放后可完全回收,可以在确保支架到位准确后再释放,具有机械解脱的特性,而且支架在迂曲血管处的贴壁良好。希望下一代p64血流导向装置能够实现与0.17微导管兼容。

作为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国际神经介入交流平台,OCIN大会联手沃比医疗邀请了全球介入大咖,围绕宽颈动脉瘤小或破裂动脉瘤前循环复杂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术式和技术经验进行学术分享与讨论,为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策略和发展理念提供了独到见解。沃比医疗也凭借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开辟出血性卒中和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新前沿。

在OCIN 2022新技术新产品专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孙力泳教授带来《脑动脉瘤远端通路解决方案新“希望”——Esperance® 主题讲座。孙力泳教授脑动脉瘤远端通路解决方案对于分享了几点经验和心得:1)神经介入通路建立要兼顾通过性、安全性、稳定性和兼容性;2)“因地制宜”个体化选择通路建立所需管路器材;3)“无缝化”同轴塔形支撑技术对“困难、危险”路径预防并发症,尤为重要;4)Esperance® 远端通路导管应用体验较好,为脑动脉瘤远端通路提供了优质解决方案。


至此,OCIN 2022沃比医疗卫星会三大专场在专家们热烈的交流和讨论中圆满结束。沃比Esperance® 导管Avenir弹簧圈在本次大会中与各位神经介入同道“亲密接触”,为神经介入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成为临床术者手中的利器,为更多卒中患者带来希望和未来!


沃比医疗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比医疗”)成立于2015年12月,专注于提供创新性、突破性和经临床验证的卒中治疗技术和解决方案。2022年4月,沃比医疗成功收购了总部位于德国的全球神经介入行业的领先企业phenox GmbH。本次收购丰富了沃比医疗的神经介入产品组合,使其更具全球竞争力。截至目前,沃比医疗在全球拥有5个研发中心、3个生产基地及580余位员工,已获或待获全球专利超过350项。


沃比医疗的愿景是“成为全球挽救中风患者生命最多的医疗科技公司”。作为一家全球业务分布广泛的综合性跨国医疗科技企业,沃比医疗的销售网络遍布全球5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美国、欧洲主要经济体及日本等。其中,Avenir机械解脱弹簧圈已在美国、欧盟、中国和日本获批上市;Esperance®抽吸导管(6F)和远端通路导管已在中国获批许可,Esperance®抽吸导管(6F/5F)已在美国获批上市;pRESET取栓支架,p64和p48血流导向装置均已在欧洲获批上市;其他已上市的创新医疗器械还包括弹簧圈辅助栓塞支架、分叉动脉瘤栓塞植入装置和血管通路产品等。


更多详情,敬请访问官网:

www.wallabymedical.com


特别声明:本页面所载的内容、信息、评论仅供参考。如果您是一位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您应该通过您自己的专业判断来评估本页面所提供的所有信息。我们也建议在做出任何评价或治疗决定前请咨询其他专业人士并查阅其他参考资料。




https___www.medtion.com_app_subspecialty_index.html_channelId=4&channelTitle=介入&mpId=730&ocsId=788.png

点击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更多“介入”内容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

投稿邮箱:NAOYIHUI@163.com 

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最新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
发表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