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了题为Micro Lesion Effect of Pallidal Deep‑brain Stimulation for Meige Syndrome的研究论文。本研究针对于前期研究,分析了Meige综合征患者苍白球内侧核(globus pallidus interna,GPi)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治疗中的微毁损效应(micro lesion effect,MLE),研究表明MLE的程度有助于预测术后12个月Meige综合征患者DBS治疗的临床症状改善。此外,临床医师应在MLE消失后再行DBS开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刘如恩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刘佳雨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丁虎主治医师和许可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Jiayu Liu; Hu Ding; KeXu; Dongliang Wang; Jia Ouyang; Zhi Liu; Ruen Liu. Micro lesion effect of pallidal deep‑brain stimulation for meige syndrome. Scientific Reports. 2022 Nov 21;12(1):19980. doi: 10.1038/s41598-022-23156-2. PMID: 36411289.
引 言
Meige综合征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的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以法国神经科医师Henry Meige的名字来命名,他首先总结了这种以双侧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为核心症状的颅颈段性肌张力障碍。Meige综合征患者很少自发缓解,多数症状会慢性进展,严重者会出现功能性失明,颞下颌关节错位以及呼吸机痉挛,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DBS是通过手术将刺激电极植入脑深部的特定靶点来实现的,它可以通过电和神经化学机制持续产生电极周围的电活动,调节异常的神经网络活动和可塑性,并调节运动环路以治疗肌张力障碍。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DBS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障碍,而且可以对患者的情绪、睡眠、生活功能和质量产生积极影响。在之前帕金森病的研究中,已经有关于MLE的报道。MLE的产生可能是由电极植入引起的微小血肿和水肿引起的,这会诱导局部小胶质细胞的增殖。MLE通常发生在术后早期,表现为患者症状的改善。有研究表明MLE可能是帕金森病底丘脑核DBS治疗有效性的预测因子。
据我们所知,关于Meige综合征患者MLE的研究很少。此外,Meige综合征GPi-DBS治疗中出现的MLE是否是其疗效的预测因子仍然未知。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Meige综合征患者GPi-DBS治疗中出现的MLE,并确定MLE的程度是否有助于预测其临床症状改善。
方 法
01
患者
02
手术步骤及DBS程控
双侧GPi-DBS的手术步骤与我们团队在先前研究中应用的一致。简而言之,患者在局麻下接受了双侧立体定向手术,通过立体定向MRI结合微电极记录定位苍白球内侧核。GPi通常位于前联合-后联合连线中点前方2-3mm,前联合-后联合所在平面外侧18-22mm,下方6-9mm。植入DBS电极(品驰L302型)和脉冲发生器(品驰G102R),并通过神经成像确认电极的最终位置(图2)。术后一个月开始刺激,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步调整最佳刺激参数。标准脉冲参数的脉宽为60us,频率为130Hz,电压根据患者个体进行调整。此外,根据每个患者对神经刺激的反应,可以在门诊随访或通过远程程控应用程序逐步调整参数。
03
评估和随访
04
统计分析
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检验MLE的程度或持续时间与DBS术后症状改善之间的关系。对数据进行t检验评估其符合正态分布。组间的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p<0.05。数值变量表示为平均值±SD,定性变量表示为绝对值,应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01
患者
02
MLE
表2
本研究还发现,MLE的程度与术后12个月时BFMDRS-M评分改善率呈正相关(R=0.579,R2=0.335 and p=0.002,如图1),但与术后6个月时BFMDRS-M评分改善率无相关性(R=0.497,R2=0.247 and p=0.080)。此外,在MLE出现时(R=0.082,R2=0.007 and p=0.683)、术后6个月(R=0.042,R2=0.002 and p=0.836)与术后12个月(R=0.137,R2=0.019 and p=0.496),MLE持续时间与BFMDRS-M评分改善率亦无相关性。
图1:MLE程度与术后12个月时症状改善率的线性回归分析
在非MLE组中,GPi-DBS术后不出现MLE。术后6个月平均BFMDRS-M评分改善率为43.82±24.69%。术后12个月平均BFMDRS-M评分改善率为31.42±4.64%。在MLE组,BFMDRS-M评分在MLE出现时、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均有改善,而在非MLE组,BFMDRS-M评分在术后6个月(t=3.19;p=0.033)及术后12个月(t=4.77;p=0.009)同样有改善(见表3),且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BFMDRS-M评分改善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见表2)。
表3
讨 论
结论
总之,我们的研究发现,MLE的程度有助于预测术后12个月Meige综合征患者DBS治疗的临床症状改善。临床医师应在MLE消失后再行DBS开机。
第一作者简介
刘佳雨 博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22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刘如恩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再生和神经调控
已发表学术论著2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8篇,累计影响因子79.916分
参编《神经外科学》,参译《神经外科手术技巧》、《功能神经外科与神经调控》等著作3部;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芍药苷促进C-Met自噬降解抑制胶质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研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芍药苷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帕金森氏病治疗的机制研究”
担任Frontiers in Neuroanatomy、World Neurosurgery、Pain Practice和《广州医科大学学报》等国内外期刊编委及审稿人职务
参与多次包括中华医学会、中国医药协会、美国Annual Integrative Ultrasound Meeting在内的世界级、国家级等学术会议发言等学术交流活动
2022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2021年获得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在读期间连续获得国家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丁虎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功能神经外科中心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主要专业方向:运动障碍疾病及癫痫的术前评估及外科治疗
通讯作者简介
刘如恩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北京大学、南昌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北京大学功能神经外科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神经外科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疗器械管理专业委员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创伤临床医学中心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江西省分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侵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分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国家创伤救治与神经再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PI,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器官系统副PI,北京神经内科学会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中华神经科学学会神经损伤与修复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神经调控委员会委员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行为医学与神经科学杂志、中华神经科与临床康复杂志、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国临床医师杂志、中国现代外科杂志编委
主持科技部等国家国家级课题7项,获省部级课题4项。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等科技项目评审专家
发表论文163篇,出版专著6部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神内资讯、脑医咨询、Ai Brain 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